歡欣鼓舞之後,大家統計了一下人員名單和身體狀況,結果是,二十一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
其中,來自於蘇斯聯邦的伊諾維奇教授,傷勢最重——這個如同棕熊般強壯的老傢伙,在沙塵暴刮起來之後,比任何人都興奮,在集結到這裡後便按捺不住好奇心,在飛沙走石的漆黑環境中,拿著強光手電到處亂跑,想要試試這狂風能大到什麼程度,然後他如願以償了,狂風將他捲起來狠狠地摔在了一塊岩石上,當即頭破血流,右臂和右手指關節骨折……就這,還得萬幸有斷壁將他擋了下來,否則被狂風捲出去之後,現在估計,不,是肯定連人都找不到了。
其他人的傷勢都不算重,都是被狂風中裹夾的石塊擊中後,身體部位的淤青,或者是頭上、手上的擦傷流血等等,基本上沒什麼大礙,不會影響正常活動。
另外,還有三人失蹤。
來自不列顛的埃文·查爾斯教授和他的兩名助理人員。
這則訊息,讓絕大多數人都不由得心生出挫折的傷感,但,沒有太多的同情,反而心有餘悸,再看向那幾位華夏司機和工作人員,尤其是那位中等身高,面向粗獷的司機領隊,所有人都禁不住油然而生出欽佩和濃濃的感激之情。
自從來到樓蘭遺址,幾乎所有的學者專家,都對這名司機和幾個工作人員很有成見,甚而還向考察隊隊長賈生嶺投訴。
因為,這些人總是會阻止他們的一些行為,並告誡、叮囑他們要怎樣怎樣,像是對待一些還未長大的孩童。難免會讓他們感覺受到了太多約束,或者說,是一種羞辱。
但經歷了昨夜可怕的沙塵暴,所有人對那位司機和工作人員,都不再有任何怨念了。
也終於深切明白了,為什麼來之前,組織方會三番五次地叮囑、提醒他們進入荒漠戈壁,抵達樓蘭遺址之後,一定要注意的各個方面,並告誡大家一定要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等等……
大家看得清楚,這兩天考察隊伍中,埃文·查爾斯和他的助理,是最不聽從安排的專家,每每毫不理會工作人員的勸阻,也不與考察隊其他人交流,如同一隻孤狼般,喜歡脫離眾人走向僻靜的地方,甚至會走得很遠很遠。
現在……
凶多吉少!
或者說,必死無疑了,連屍骸都難以找到。
看那位司機領隊和幾名工作人員如釋重負的表情,眾人愈發感激,對於接下來工作人員的安排,更是言聽計從,幾乎所有人都跟著工作人員,不顧身心疲累,去往先前的駐紮地,尋找一切還可以使用的物資,以及飲用水、食物。
幾輛車全都被掀翻,而且被沙礫掩蓋了大半,很多原本在外的物資,如帳篷、桌椅等,不可能再找到了。
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
因為車輛損壞,車上裝載的最先進大功率衛星通訊裝置也無法再使用,所以,考察隊與後方失去了聯絡——天知道,救援人員什麼時候才能趕來。
在這般危機壓力下,眾人沒有一個偷懶的,全都頂著炎炎烈日,圍繞著車輛往外刨挖食物、水、傘、工具……
溫朔,成為了此次刨挖物資的主力!
他年輕力壯,幹活兒利索,和那些上了年紀的專家學者們相比,簡直是一個頂十個!
尤其令人瞠目和欣喜、感激的是,就連那位體格強壯的司機領隊趙志軍,經歷了徹夜沙塵暴的折磨,長時間出於高度緊張狀態,此刻雖然有心卻沒有了太多的氣力,而溫朔,卻像是一頭不知疲憊的蠻牛,這傢伙體力和精氣神簡直充沛到變態!
只見他雙手各持一把考古用的小手鏟,像只挖洞的土撥鼠,在炙熱的陽光下,雙手舞動如同風車般,捲起漫天沙礫,一會兒的功夫就刨挖出了大堆大堆的沙礫,然後從車裡面拽出一箱又一箱的礦泉水、速食餅乾、牛肉乾、麵包等等。
以至於,到後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停下幹活兒,瞠目結舌地觀看那個胖子的“表演”
好在,趙志軍最先回過味兒來,趕緊招呼眾人別愣著,要麼去幫著把東西搬到背陰的地方,要麼上前去幫忙,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不能什麼活兒都讓人胖子自己幹啊。
中午時分。
已然被眾人視作鋼鐵般強大的胖子,終於精疲力竭地癱坐在蔭涼處,吃著餅乾喝著水,緩解疲累和飢餓。
看著坐在蔭涼坑壁下,大口吃大口喝的胖子,大家在感激的同時,又有些羨慕和嫉妒——那傢伙在幹了整個考察隊幾乎三分之一的活兒之後,還不忘靠著被半掩埋的中巴車體,在背陰處挖了一個坑洞,有車體及車內堆積的沙礫,還有四周厚厚的沙層遮擋,坑洞中的溫度相對外面,要涼爽得多。
在失去了大部分物資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在趙志軍的囑咐下,到處找遮蔭的地方挖坑洞避熱,可誰也做不到如胖子那般,第一時間搶佔了有利地形,並挖出了最舒服的坑洞。
這傢伙簡直太自私、太狡詐、太猥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