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都無法擺脫這種生存的叢林法則。
提出這些問題的,一定是那些已經有了足夠實力,一線二線的網際網路企業大佬們,說起來名正言順理直氣壯,關乎民眾、關乎相關部門、關乎整個行業。事實上,也有潛在的私心,迅速崛起發展的中小企業,雖然存在有巨大的泡沫風險,出現了各類違法犯罪,或者打擦邊球的現象,但,這般崛起的速度,勢必令這些一線二線的大佬們感受到了威脅,行業的競爭或明或暗,或陽謀或陰謀,都永遠存在並殘酷。
這樣的話題,令梁譽舟內心愈發緊張和憤怒了。
而溫朔,則神情凝重地聽著大佬們和領導之間的討論,不時微微點頭。
坐在旁邊的黃芩芷,聽著這些對話討論,再看溫朔凝重、專注的神情,心中也不禁感慨萬千——這是京城第一屆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大會,帶有濃重的官方性質,卻也匯聚了這個行業中的頂尖人物,他們相互間作為競爭對手,也許私下還是好友,在這般初始還帶著些形式主義的發言討論之後,很快便發展到了熱烈、主動中,各抒己見,又或針鋒相對,精彩語句頻出。
這種場合,青年企業家,尤其是如溫朔和黃芩芷這般年輕的創業者,絕對能夠得到極大的幫助。
譬如此刻的黃芩芷和溫朔,都在專注聆聽地同時,自我反思著。
黃芩芷反思的是,自己在企業的發展中過於追求速度和規模,希冀著從表象的擴大上讓公司的市值規模急速膨脹,卻疏忽了根基不牢,泡沫風險擴大的問題。
也幸虧,有溫朔這樣腳踏實地的人,一直都在堅持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能讓公司在飛速的擴張中,保持著最基本的穩健。
至少,目前公司有能力撐過任何風險打擊。
看著面前這個自己無比熟悉的人,黃芩芷忽而覺得,自己對他還是不夠了解——這個出身貧寒,狡詐而又城府的胖子,從見識上來講,肯定比不得在場眾人,甚至比不過京大、華清這類頂級大學中的大多數學生,尤其是對網際網路這個行業,溫朔至今仍然處於一個半懂不懂的狀態,不知道網際網路行業具體應該如何創收,為什麼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賺取巨大的財富,和這個行業中的諸多成功人士沒有過接觸,沒有聽取過經驗之道,他唯一能接觸到的行業精英林波,也是個不會經商、不會交際,只會悶頭搞研發的怪才。
所以,溫朔似乎證明了一個在大多數人看來屬於悖論的問題:見識的多寡,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是必然因素。
但是,將在場的精英們與溫朔相比,卻能找到“見識廣”和“少見識”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的區別:受過高等教育,知道眼球經濟、風險投資、廣告效益的精英,不會去做網咖,而是選擇做網站,因為眼高手低;而年僅二十歲,剛上大學時還單純地以為開網咖,用電腦和網際網路來賺錢就已經是涉足高科技的溫朔來講,而是擴大網咖的經營,是因為其眼低手高。
在見多識廣的精英們眼裡,開一個網咖,掙點“小錢”,顯然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他們對網咖不屑。
而溫朔在經營網咖,取得了令人驚羨的成功之後,雖然有了較強的實力,也籠絡瞭如林波這樣的人才,但他還是深知自己對網際網路一竅不通,,所以只是小步邁進開了個小小的公司,主要的發展,還是踏踏實實地做網咖。
朔遠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還未更名時,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網站“朔遠網咖”,但溫朔卻沒想過用網站去掙錢,建網站只是為了留作自用,只是網咖的一條宣傳途徑而已。
在最初建網站時,他甚至都不知道網站該怎麼掙錢,到現在也一知半解。
黃芩芷想到了以往,每每和溫朔談及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時,溫朔都會拒絕,理由是不瞭解“網站的市場”,每次,黃芩芷也會有些生氣,好在,她包容了溫朔的膽小謹慎。現在聽著這些行業大佬們的對話討論,黃芩芷更為清楚地認識到,不做網站,只搞網咖,軟體公司也不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地走一步看一步,順便又開了快餐店、培訓學校,溫朔在網際網路市場的見識廣度上不如精英人士,但對“市場”兩個字的見識深度上,卻不是這些精英們所能比。
他才二十歲啊!
回過頭來再看,他膽小謹慎,一步一個腳印,不好高騖遠,可是,從第一家網咖開張至今,還不到兩年時間!
這,難道不是奇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