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陶真真一早去單位,錄了一期節目就先走了,並和領導請了兩天的假。
陶母擔心的問她:“能行嗎?別因為我們耽誤工作,再讓領導對你有意見。”
“沒事,我產假都沒休完就上班了,就為了多錄出些節目,兩天不上班也沒關係。”陶真真帶著父母及哥嫂他們去了京都代表性建築遊玩,“別說,這些年我和衛國也沒來過,也不知道一天天的都忙啥了。”
之前上學,有點時間還要掙錢,後來有條件了,又有了孩子,二人又忙工作,像這樣特意出來玩好像真沒有過。
這麼一想,她自己都覺得這幾年自己可太不容易了。
“你們也沒來過呀?”張玉枝有些驚訝。“哎媽呀你們一天天忙啥呀?這麼好的地方不來看看多可惜?”
是挺可惜的,可之前不是沒條件嘛!
小敏拉了拉媽媽的胳膊不讓她說,她能看出來小姑特別不待見她爸媽,倒是對他們幾個態度還不錯。
陶真真不想讓爸媽不自在,願意答就答兩句,不願意就當沒聽見,倒也沒再懟她。
陶媽感嘆道:“真真他們這些年肯定是吃了不少的苦。”
張玉枝忙接話:“那肯定的,不過咱真真能幹又有福,你看看,這才幾年,就她那個二大姑姐夫,上大學還用她二姐供呢,咱真真這剛畢業不到一年就置上了這麼大的房子,別說住他們一家四口,就是再加幾口也沒問題,你們說是吧?”
前頭聽著還挺像樣,後來那句,要說她沒有想法連她姑娘都不信。
老二家的雙胞胎兒子都十八了,要擱前幾年都到了結婚的年紀。學習成績也一般,但張玉枝還供他們上學,心裡那肯定是有想法的。
當初老大家的為了自家兒子上學,和她大打出手,因此分了家,分家後沒幾年月那孩子就不念了。
不是那塊料,家裡又不是地主,不如下來種地。
前些日子,老大媳婦給兒子說了門親事,本來是想今年冬天結婚的,可是孩子爺奶這一走,她心裡就怕二老不回來,不給大孫子紅包,特意在二老臨走前,帶著兒子和那物件去了趟家裡,話裡話外都是說,“你們回不來,那喜子結婚就不能給爺奶磕頭了,那新媳婦家裡還不得有意見啊……”
陶母包了二十塊錢紅包給了她,她這才喜滋滋的帶著兒子和那姑娘回家。
陶母偷摸和二姑娘說:“過去家裡窮的吃不起飯,哪有這說道,現在日子好過了,窮講究也多了,還要起紅包來。”
果然,張玉枝晚上就跟陶真真說了,“你兩個侄子都不是那唸書的料,還不如人小敏學習好呢!你二哥二嫂也就這麼大能耐,我們也是盡力了,可孩子學習不好,也不能硬逼著學啊!可讓他們就擱家種地結婚,我又不甘心,他們兩個,除了學習不好,人機靈著呢,腦瓜也好使,那要擱農村就耽誤了。”
她說了老半天看小姑子也不搭茬,有些急了,“那楊老五,也就上過幾年學,還不如你侄子呢,再說,論親近,他們也沒有你侄子親啊你說是吧,你那麼大的廠子交給他,沒有個孃家人在那,你不怕他貪了你……”
陶真真不悅的打斷她的話,“二嫂,老五不是那種人。何況,我那不是什麼大廠子,就是個炒瓜子的小作坊式的廠子,統共沒多少人,而且我們有財務,不像說的那樣。這話你以後別再說了,讓老五聽了不好。”
人家辛辛苦苦的撐著廠子,要是聽到這些話該多心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