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這個年過得十分富足喜慶。
楊家在京都裡上大學的養子老三和媳婦回來了,在京都裡廠子幹活的老五兩口子也回來了。
沒錯,老五夫妻倆對村裡的說法就是,在某個廠子打臨時工。至於大傢伙信不信就不歸他們管了。
一年沒見,丫丫對他們很是陌生,躲在史玉清的後面不肯出來,直到陶真真拿了漂亮衣服和好吃的引誘了半天,小腦袋才探出來,咬著唇聲音極小的叫了聲“媽媽爸爸”,不叫不給好吃的,沒辦法,小丫頭為了好吃的才叫的。
老太太臉上都笑出了褶子,實在是她想板臉也板不住,老三媳婦給她和老頭買了毛呢布料,春秋的布料,還有二斤藏藍色的毛線,那線才軟和呢,她活了半輩子也沒穿過毛線織的衣服,拿著擱手裡稀罕的看來看去,不時的貼到臉上試試,“軟和。”
其實扎人,不如後世的柔軟,可這時候這是好東西,老太太又喜歡。
除了這些,吃得沒少買,像幹海帶、紫菜、蝦皮子、幹鹹魚這些,拿到這邊都是稀罕物。
最讓老太太滿意的是,老三給了他三十塊錢。“媽,這是給你和我爸的過年錢。”這可趕上廠裡工人一個月工資了。
晚上,老太太熱情的留他們夫妻在家裡住,“就擱這住吧,大家擠一擠,回去也沒意思。”
“不了,我們還是回去吧,一年沒回來,還得收拾收拾,再說,老四和玉清都給燒好屋子了。”
陶真真兩口子覺得,還是回自己的破草房睡得舒服自在,房子空了將近一年,不過前些天楊老四就天天過去燒火,史玉清又幫著收拾了收拾,要不沒法住人,四個牆角都已經結冰了。
陶真真要抱著丫丫回到自家,結果這孩子又是踢又是蹬的不肯跟她,楊衛國要過去抱也是一樣,老太太沉著臉道:“慣得,不用管她,抱回去一晚上就好了。”
陶真真卻不想讓孩子這樣哭鬧,她笑著放下丫丫,在她面頰上親了一口,“丫丫不肯回去就算了,等熟悉兩天再跟我回去也是一樣的。”
丫丫蹭一下又躲到史玉清身後,抹著眼淚直搖頭。
她們前腳走,老太太把丫丫又罵了,連帶著史玉清,史玉清默默聽著抱著孩子回了屋,看著丫丫想要說,可當看到孩子伸出小手把手裡握得已經發粘的糖遞到她嘴邊讓她吃時,到了嘴邊的訓及嚥了下去。
算了,像三嫂說得,過兩天熟悉了就好了。
史玉清有些犯愁,可熟悉幾天三哥三嫂又要走了,那丫丫豈不是又要被閃一下?
還有三嫂會不會以為自己挑唆的孩子和她不親?
三嫂原本就和她們不一樣,現在差距更大了,她都不太敢往三嫂身邊湊了。
陶真真和楊衛國回到家裡,雖然燒得好,可房子四處漏風又沒有人氣還是冷嗖嗖的。
陶真真嘀咕道:“要是以後還回來,還是得把房子翻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