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人家這才叫說話。
又溫柔又會說話,楊大姐剛才嫌棄的話被她這麼一說就完全變了味道。
嘖嘖,陶真真看著她兩眼發光。
前世她就羨慕那些會說話,說話婉轉好聽的人,自己始終沒學會,本來不會也沒啥,關鍵是她來了楊家以後,懟人的話學多了以後,好像有些改不過來了,就是不懟人的時候那話也有些生硬聽著不柔婉。
其實是她想多了,她說話不像南方女子那樣嬌柔,可是清脆,自有她的一番風格。
她不知道,其實很多人都很羨慕她呢,聲音好聽,幹不拉脆。
楊二姐只有一兒一女,男人長得瘦弱矮小,用陶真真的眼光,覺得他是真配不上楊二姐。
家裡人一多,格外熱鬧,就連午飯,做得也格外多。
史玉清小聲和她嘀咕,“別看平時……捨不得,都留著過年給她姑娘呢!”
老太太這點倒和當時農村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樣,還挺讓她欣賞的。
還是那句老話,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現在她挺欣賞,以後嘛……
陶真真無所謂的道:“畢竟是親姑娘,一年來這麼一回兩回的,留些好的也是應當的。”
史玉清聽著這話頭沒再吭聲。
陶真真見身旁沒動靜了,也不在意,見朱玉霞去掀鍋,就上前去幫忙。
雖然也摻了玉米麵和高梁米面,但比他們吃得饅頭明顯白不少,陶真真那句“大白饅頭上了席”差點就順口溜了出來。
小雞燉蘑菇,酸菜燉白肉,一條尺長的鯉魚,土豆乾燉肉,還有一碗扣肉。其餘的就是炒幹豆角絲,炒幹辣椒絲,炒土豆絲,炒胡蘿蔔片,炒粉條。
按史玉清的話說,這可比年三十兒的年夜飯豐盛太多。
等上了桌,她才知道,這魚、扣肉還有粉條,都是楊二姐拿來的,她還拿了二斤白麵回來,說是給二老包餃子吃的。老太太倒沒吃獨食,讓朱玉霞少摻了些粗糧現蒸了一鍋饅頭。
這一點倒跟她之前以為過年不現蒸饅頭不一樣,看來有些說講究都是隨著條件而改變的。
而雞是楊大姐家養的五年大公雞。別看這一桌子菜,楊家也就出了能有半斤的肉加上一些菜……
她有些無語,這麼划算的買賣,史玉清還不滿意她是在想啥?
她心裡好像有些明白了,之前她還是高看了老太太,這麼划算的買賣放到別人家,那也是樂不得姑娘回孃家的。
這可是她頭一次吃這麼大的油水,不過她沒再像頭兩天那麼沒出息吃個勁道的大饅頭就吃到鼻頭髮酸。
她吃得大口卻又斯文,和桌上其她人的狼吞虎嚥相比,看著十分的舒服,讓楊二姐訝異的看了她一眼又一眼,原本只是說說而已,此刻倒真對她產生了幾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