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信麥國則的話。他們二人太反常了,看起來十分害怕就像是逃犯一般,一點兒不像見過皇帝激動的。
艾素打著顫,說道:“陛下,草民確是湖廣長沙人,也確是今年年初陛下拜詣英靈廟時有幸見到過陛下龍顏。”
“只是當時草民是湖廣進京趕考的舉子,因為出言違逆了陛下聖意所以被廢去了舉人功名,不得已來到上滬市舶司謀生。請陛下恕草民二人之罪。”他磕磕巴巴的說完後連連叩頭。
他這麼一說,允熥就想起來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了。他又低頭看向艾素,明白他現在這麼害怕是因為他本該被遣返回家鄉但現在卻在上滬。
允熥不會再處置他們的。讓他們丟掉舉人功名已經是非常大的懲罰了,再處罰毫無必要。況且他們現在混在上滬市舶司也挺好,經濟的發展需要知識分子進入商業領域。
允熥說道:“朕當時已經對你們有過處罰,不會對你們再行處罰。”又吩咐李波道:“將他們送回那家店鋪,和東家好好說說,他們二人無問題。”
艾素忙又磕了個頭說道:“草民謝陛下隆恩。”然後站了起來。過程中還因為跪的時候久了沒能一下站起來跌到了地上,一個本子從懷中掉了出來。
這個小本子在地上跳了幾跳,到了允熥腳下。允熥一時好奇,低頭撿起了本子,正要讓侍衛遞給艾素,隨手翻了翻,卻呆了一呆,已經要伸出去的手停在了半空。
只見上面寫著:‘342加967等於1309……’
‘竟然是大食數字,不對是印度數字。’允熥想著。
允熥對艾素說道:“你為什麼會使用這個數字計數?”
艾素說道:“陛下,這是東家帶過來的,他說印度人使用這個計數,比漢字簡便,所以讓我們使用這個計數。我們也覺得好用,所以就用上了。”
允熥思量片刻,說道:“艾素,你可願為官?”
什麼!艾素以為自己聽錯了,怔怔的看了允熥幾眼才反應過來,跪下說道:“草民願意!”
“朕任命你為戶部正九品的檢校,負責在戶部推廣印度數字。”
允熥當年剛剛魂穿到這裡時就想過等自己繼位了推廣印度數字,但後來漸漸習慣了漢字並且自己也不幹會計,就把這事兒給忘了;現在終於想了起來,當然要馬上推廣以防再次忘記。
艾素激動不已的扣頭說道:“草民謝主隆恩。”哪怕僅僅是正九品的檢校,好歹也是官,比現在給商人當賬房不知高到了哪裡。
艾素頓了頓,又說道:“陛下,草民的朋友麥國則,也十分熟悉印度數字,陛下可否同樣任命他為檢校?”他十分注重情誼,所以壯著膽子舉薦自己的朋友。
“不可!”允熥說道。‘膽敢欺瞞朕,不處置已經是法外開恩,還想當官?做夢。況且推廣印度數字一個人就夠,不需要多一個人。’他想著。
艾素不敢再說,被帶了下去。
允熥後來又在回京之前教給了艾素‘+、、=’這三個符號。他也不知這三個符號這個年代是不是已經發明出來了,但他就當已經出現了,並且叮囑艾素:“如果別人問你,就說這三個符號是印度人發明的,明白了麼?”
所以這一時空後世全世界都以為這三個符號是印度人發明的,就連印度人自己雖然在這三個符號又從大明傳到印度之前在本土找不到任何記載這三個符號的文獻,但也當做是自己發明得了,作為‘印度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吹了好久。
後來華夏的數學家依據這三個符號發明出了‘*、÷’這兩個符號。
……
……
店鋪的東家對麥國則說道:“雖然你被市舶司的差役抓走以後又被放了出來,但原本想要你為自家西席的我的那個朋友害怕惹禍上身,又不要你為西席了。”
“哎,我也知道你曾經為舉人更願意幹些讀書人的事情,但你現在還是繼續在我當賬房吧。”
“你剛剛從市舶司衙門回來,今日就休息一日,明日再接著幹活。”
東家說完了這句話,離開了。
麥國則咬牙切齒的說道:“皇上,你可真是個好皇上!”又暗恨艾素:“只顧著自己有了前程絲毫不記得老朋友。我看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