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xjk110”打賞10000起點幣,本章為他加更。
————
網路戰也稱資訊戰是為干擾、破壞敵方網路資訊系統,並保證己方網路資訊 系統的正常執行而採取的一系列網路攻防行動。也稱正在成為高技術戰爭的一種日益重要的作戰樣式,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情報資訊和防空等軍用網路系統,甚至可以悄無聲息地破壞、癱瘓、控制敵方的商務、政務等民用網路系統,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真正的網路戰爭,不像現實戰爭那樣,世人皆知,引起隱蔽性和實際的殺傷性,往往成為各個發達國家的優先選擇。
幾乎全球每一個熱點問題地區,都有網路戰爭的存在,這種戰爭不需要士兵去犧牲生命,也不需要任何戰爭的費用,卻往往能夠達到和戰爭一樣的效果。
當初伊朗的核設施,就遭到過北約方面的網路戰爭,多個病毒被植入了伊朗核能研究機構的中央資料電腦,從而讓伊朗在一段時間內的核研究陷入的停止狀態。
而韓國也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對朝鮮的網路戰爭,目的也都是為了影響朝鮮方面的核武器和衛星試驗。
網路戰又有平時和戰時兩種。平時網路戰是,在雙方不發生有火力 殺傷破壞的戰爭情況下,一方對另一方的金融網路資訊系統、交通網路資訊系統 、電力網路資訊系統等民用網路資訊設施及戰略級軍事網路資訊系統,以計算機病毒、邏輯炸彈、駭客等手段實施的攻擊。而戰時網路戰則是,在戰爭狀態下,一方對另一方戰略級軍用和民用網路資訊系統的攻擊。
早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就對伊拉克實施了網路戰。開戰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將其從法國購買的防空系統使用的印表機晶片換上了含有計算機病毒的晶片。
在空襲前,又用遙控手段啟用了病毒,致使伊拉克防空指揮中心主計算機系統程式錯亂,防空系統失靈。
在科索沃戰爭中,網路戰的規模和效果都有增無減。南聯盟使用多種計算機病毒,組織駭客實施網路攻擊,使北約軍隊的一些網站被垃圾資訊阻塞,北約的一些計算機網路系統曾一度癱瘓。
北約一方面強化網路防護措施,另一方面實施網路反擊戰,將大量病毒和欺騙性資訊注入南聯盟軍隊計算機網路系統,致使南聯盟軍隊防空系統陷於癱瘓。
在這之前,蔡睿宸一直都沒有建立起相關的部隊,只因為還沒有有這樣的專業性人才。
美國養起了十幾萬的網路部隊,網路全美國和全球的精英,實力無比的雄厚。
而在網路資訊戰爭中,美國從來都是處於最強的地位,同時在資訊作戰方面,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強大。
所以想要在這方面超越美國,其實比實際軍事上的領先,更加的困難。
畢竟網路戰爭,是更新最快的一種戰爭模式,有可能現在的網路戰手段,到了明天就已經過時了。
特別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網路戰爭就更加具備多樣化的效果,保護自己的完整作戰體系,已經成為每一個國家軍隊建設的重點。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現代戰爭環境下,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戰爭,依靠就是網路建立連線。
一旦網路連線被攻破,被注入了大量的虛假訊息和情報,而你又沒有發現。
擾亂指揮,攔截傳達給部隊的命令,或者是修改命令的內容,在現代的超視距攻擊協同下,有可能一個導彈部隊接到的攻擊命令,攻擊的目標其實是最高指揮部。
因為一切都根據網路連線來指揮部隊,空中打擊也是如此,防空系統、反導系統,甚至是艦隊本身的整體作戰網路,全都離不開資訊系統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