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不等王瑜轉醒,趙維已經穿戴整齊,出府上馬,直奔皇宮而去。
走形勢般的上了早朝,把東瀛俘虜,還有血頭軍都統制血頭的事兒拿到明面兒上走了個過場。
散朝之後,趙維跟著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到了政事堂。
結果陸相公直接拍給趙維一摞的奏章.....
把趙維氣的,你們是真不幹活兒唄?
卻不想陸相公也是有理,“你自己看,非是我等不做為,這些事兒,也就你能拿主意。”
趙維狐疑的翻開....
好吧,冤枉陸相公了。
這裡面樁樁件件,還真不是陸相公可以做主的,甚至其中有不少奏章,陸相公沒扔了就算不錯了!因為有相當一部份已經違背了陸相公的信仰。
總體來說的話,這些問題是新崖山六年飛躍式發展積累下的隱疾。
也可以說是扶桑大宋走到今天這一步,未來發展馬上就要遇到的問題。
比較重要的集中在三個大問題上:
人口結構的問題....
技術空白的問題.....
基礎薄弱的問題....
等等等等。
首先是人口結構,這是趙維用後世詞彙概括的,奏章的寫的則是“漢夷失衡”....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大宋帶到扶桑來的原始人口就那麼十幾萬,雖然一直在努力從中原輸送人口過來,但是這個速度遠沒有大宋征服土人,來的迅速。
如今的情況是...把瑪雅、奇布查還有西雅圖、新都都算上的話。
扶桑宋庭,有殷人各族人口近一千兩百萬!而漢人只有不到三十萬人。
當然,如果把新崖山的其它民族都算上,那就更雜了!
你就想吧....這裡蒙古人,有東瀛匠人,還有新俘虜的東瀛兵,有從安南招聘來的安南勞工。還有色目人....
說白了,現在的新崖山已經成了大雜燴了。
這不得不讓朝廷重視,那就是如何保護漢文化,如何保護漢人的統治地位。
這事兒說大不算大,畢竟還沒有實質性的問題出來。可是說小也不小,必需要未雨綢繆。
然後是技術空白....
這個問題比人口結構更為嚴峻,因為已經嚴重製約了大宋的發展。
怎麼說呢,按理來說,趙維和致知院帶來了大量的“高科技”大宋現在不缺技術。
可是也正因為這些致知院的新技術,反而帶來了更多的技術缺口。
畢竟致知院現有的技術,多半還是透過趙維的啟發和引導,進而實現的飛躍發展。
這種發展來的太突兀了,而且不成體系,也不完整。
&n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