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交易並不齷齪,只能說是順水推舟。
因為大宋要做出改變的,不僅是百姓和工匠技術的提升,那只是硬體。而朝堂和相公們的配合與跟隨,則是軟體。
就好像,再好的電腦配置,沒有系統,也執行不起來。
就是這個道理。
即將興起的技術革命再蓬勃,再氣勢洶洶,可依託老舊的政治手段也無法充分發揮效用,更別說戰勝強敵了。
所以,如果王五朗是在開啟民智,那趙維此刻就是在開啟國智。
把一儒便可治天下的時代拋在身後,開啟一個精分細化的時代。
到時候,還有什麼文武之爭?
一個管理學就能細分出無數個分支,每行每業、每個部門的管理藝術都不一樣,一個人別說全通,就是精於一門也是極難的,你還有心思這個學那個派的拉邦結夥?
不說別人,就陳宜中管的那個銀行,將來的事兒有多少,趙維都替他發愁。
你看陳老爺還有沒有工夫講什麼理學大道?只銀行系統裡的學問,就夠他琢磨到死了。
同樣的,別的部門也是一個道理。
技術的發展,必然結果就是,需要的人力越來越偏向專業化,越來越有傾向性。戶部的人調到兵部,再挪到工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然,現在的技術還只是剛剛起步,還達不到趙維所說的那麼高要求。
但是,未雨綢繆也好,高屋建瓴也罷,做好準備吧,誰也說不準會不會再出幾個王五朗。
真要再出來幾個,那...那個時代就不遠了。
到時,只有上下一心,專於一崗,大宋才能爆發出無窮的力量。
那麼,哪怕忽必烈打過來了也不怕,因為大宋已經在蛻變了。
這種蛻變是從內到外的蛻變,是這個時代無法理解的蛻變,是超越維度的蛻變,別人無法匹敵。
只有完成了這個蛻變,那麼,不管幾年之後,大宋的實力積蓄如何,趙維都有一戰得勇氣。
這些話,趙維沒有揹著誰說,連同身後跟隨的幾個奇布查代表也沒避諱。
沒必要,因為太高階,他們聽不懂的。
唯一有點似懂非懂的就是阿爾克,他心更慌了。
寧王沒安好心啊!他已經完全確認了啊!
你就想吧,他把百姓忽悠的嗷嗷叫,把匠人忽悠的恨不得累死在研究崗位上,現在又把當官兒的忽悠得連原則都不要了。
卻偏偏告訴也同為大宋一部分的奇布查三部,“你們什麼都不用幹,看著...等著就行了。”
我!我還看什麼看啊?別把自己看死了,還看著呢!
他得找趙維聊聊了,得給自己還有部落找點事兒幹,得參與進來了啊!
阿爾克現在就差撲到趙維面前,“你給我們也派點任務唄?我們!!宋人!!也是宋人!!別當外人一樣晾著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