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報未發,按理說,伯顏可以隨時修改,把答應趙維那段兒刪了去。
可是,為什麼要那麼做呢?他和趙維又沒什麼大仇,而且還得指望他背鍋呢!
“發回大都,面呈陛下。”只當是還他個人情罷了。
......
——————————
伯顏還了趙維一個人情,趙維也在想著是不是再多給伯顏一個人情。
謝疊山看待金澤文庫的舉動,加上自己對後世有限的一點見解,倒是提醒了他,這特麼是個機會!
為此,特意找疊山先生商量了一下,“先生,我想借入京都的時機,斷了天皇一脈!”
謝疊山一愣,“這是為何?不是說,只有那後宇多天皇見過你的真容,託付王道長用毒除之便可,何故波及親族?”
趙維:“實話告訴先生,後宇多我都沒打算讓他死!”
“啊?”
“我原本的計劃是,把後宇多也弄到扶桑去,由朝廷幽禁。
這是給東瀛留的一個後手,萬一將來成了我大宋的隱患,便可以把後宇多天皇抬出來,擾亂東瀛內部。
至於其他天皇一族,愛降元就降元,愛依附北條時宗就依附,咱才不管呢!可是現在,我有點改變主意了。”
疊山先生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趙維。
他居然能想得那遠,說明這孩子長大了不少。
“那因何改變主意呢?”
趙維:“我想絕了天皇一脈,徹底斷了東瀛文化的根源。”
東瀛文化,一部分來自漢學;另一部分,也是他們為之驕傲的,可能就是自有史以來便是天皇一系傳承,從未斷絕了。
天皇,與其說是東瀛的皇帝,不如說是東瀛的根基。
即使幕府專權與天皇內鬥等等,做的再怎麼激烈,也從來沒動過取而代之的心思。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更是信仰。
也就是說,天皇在東瀛百姓心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臣再強,主再弱,頂破大天也只能為曹操,絕不可能出現曹丕。
對社會的穩定,還有後世東瀛的崛起,都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趙維覺得,不如老子一步到位,搬空了你的書庫,再絕了天皇的種。
最好北條時宗識趣兒一點,藉著大移民和天皇死絕的機會自立稱帝。
那東瀛不就徹底和原本歷史中的那個東瀛說拜拜了嗎?
可是趙維沒想到,疊山先生對於這個想法堅決反對,“不行!”
“為什麼?”
“因為太危險!”
“怎麼講?”
先生道:“你主張不速攻東瀛,在本洲轉了好幾個月。這一點雖說違背了忽必烈的旨意,但是自己的臣子什麼樣,忽必烈還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