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宋膽 > 第105章 臭不要臉

第105章 臭不要臉 (第1/3頁)

不得不說,在儲存文物,尤其是保護中原漢文化上,東瀛人要比我們做的好太多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東瀛人就比我們優秀,其中也是有客觀原因的。

一來,自徐福東渡,東瀛便開始接觸漢文化。唐朝時,與中原一戰,東瀛被徹底打服,對漢文化從戒備變向痴迷。

之後的一千多年,無論偷也好、請也罷,總之不遺餘力地從中原向東瀛輸送各類古籍和人才。

再加上,東瀛本就孤懸海外,每一張紙墨都要遠渡汪洋,得來不易,所以必然萬分珍惜。

二來,則是漢民族自身的原因。

我們這個民族本就多災多難,從未停止過內外戰爭,而戰爭又是文化的最大天敵。

從漢末黃巾之亂,到唐初一統天下,整整四百多年的戰火。唐末的五代十國,又是一甲子的相互絞殺。無數先人鉅著,皆泯於戰亂。

像是,華佗醫書只剩半部《青囊經》。

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也是後人自民間口述拼湊而來,原本早已失傳。

甚至連儒家四書五經之一的《尚書》都是偽作,原書不在。

還有:

唐代鉅著《群書治要》、前秦政典《商君書》、上古奇章《黃帝外經》。

萬經之源的《易經》本有三部,卻只留下《周易》。夏之《連山》、商之《歸藏》,成了千古疑案。

後世人說,華夏之古無音樂之能,那是因為傳世的《樂經》丟失了。

總結下來,我們的民族在幾千年的戰爭史中養成了堅韌的性格,但也在幾千年的戰爭中遺失了太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很多東瀛留存下來的東西,是我們淘汰下來的文化。

沒錯,淘汰!

《周易·繫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為: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能不斷地發展。

被冠以刻板的儒學也有孔聖之訓:智者樂水。

智慧的人應該如水般懂得變通。

於是:

難度太大的“八尺”,被笛子取代了。

費工耗財的“漆器”,被瓷器取代了。

輦茶成粉的“抹茶”,被清茶取代了。

助長奢靡的“歌舞伎町”,被遺棄了。

沒有實戰意義的“相撲”,被遺棄了。

當然,還包括從魚膾而來的壽司,從唐直刀而來的武士刀。

......

而這些,最後都成了東瀛的標誌性文化。

在中原勢弱,被萬國蹂躪的那段日子裡,甚至超越了漢文化,成為亞洲文化的象徵。

當然了,這不是酸,更不是趙維想要一把火燒了,也不留給東瀛的小心眼兒來源。

事實上,你學去就學去了,沒關係,後世的華夏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說中國話,都用筷子,都正視漢文化。

最新小說: 竇氏孤兒 一手醫,一手殺,王妃誓要臨天下! [FF7]薩菲羅斯月亮星 [娛樂圈]一位愛豆 少年白馬醉春風之棠花朵朵 少年白馬醉春風江若清 七零家屬院我懷了糙漢三個崽 世界破破爛爛,幼崽縫縫補補 二嫁古板老男人 全員修羅場!黑化男主都想佔有我 全球檔案 農門相公是錦鯉 小娘子的貓 帝姬兇殘[宋朝] 快穿:這個炮灰有點彪 我不做賢妻 歌劇魅影歷險記 白衣仙君和龍傲天又爭又搶 穿越八零替嫁後我成了軍官心尖寵 重生以後包子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