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正於書房接見兩位臣子。
而這兩個人還不是別人,正是謝疊山和王積翁。
單獨召見兩人,也是另有要務,是忽必烈要求二人舉薦賢能。
要知道,元朝沒有科舉,漢人、南人想入元廷為官,只有一個渠道。那就是舉賢制,一般情況由翰林院學士,也就是忽必烈的秘書們舉薦能者,由忽必烈選拔之後擇職任用。
說明白點,為什麼元朝沒有科舉。實在是漢人無論南北,都跟開了掛似的,對考試這個事兒太擅長了。
如果真的用科舉選官,那蒙古人和色目人在朝堂上就得絕種了!!而且,根據元朝的階級實情,漢人的地位確實是最低的,有大把的貴族官員反對科舉,只能禁掉。
可是問題來了,禁止科舉,那漢人當官的通道就沒有了。怎麼辦呢?
不得不說,忽必烈這個皇帝當的不容易,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家構成面前,做到平衡更不容易。
翰林院的這個舉賢制,便是平橫漢人官員的手段....
這麼說吧,翰林院六學士都是漢人,也就等於說舉賢是漢人專屬。使得官員體系之中漢臣不至於絕跡。
如今謝疊山是翰林直學士,自然也有舉薦之責。
至於王積翁這個戶部尚書為什麼也在....這當然還是忽必烈的平衡手段。
之前在朝議東瀛軍務的時候,王積翁被伯顏、阿術那幫粗人懟的不輕,其實王積翁也是好意,都是為朝廷著想。被人罵了一頓,自然心裡委屈。
忽必烈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叫他來共行舉薦之務,等於是事後褒獎和安撫。
對此,王積翁自然是心懷甚慰,但也沒被衝昏頭腦。忽必烈的意思是湖廣行省軍政務空虛,參政史權調回京了,上個月又把大半水軍調到了高麗。正是大小官員空虛之時。要二人舉薦漢臣五人,補充湖廣軍政事。
王積翁只舉薦了兩個人,之後就不言語了。剩下八個都交給了謝疊山。
這元帝給他五人額,是恩寵,他一個戶部職官舉兩人也就行了,不能越權。這是分寸。
而且還有一層好處,那日在朝上是謝疊山給他解的圍,這份人情得記下,現在是還的時候了。疊山先生舉薦八人,那這八人就都是他的門生,是他在朝堂上的底蘊。
疊山先生對此也是輕車熟路,這是為官的基本默契,他還是懂的,也不扭捏,連舉八人交差。
忽必烈認真看過,覺得這十人都沒問題便降旨任用了。
也正在這時,阿丹跟著擬旨大監進了書房,靜立一旁顯然是有事....
王積翁知道這位色目大監是幹什麼的,用後世話說,那就是忽必烈的特務頭子。
與疊山先生起來告退,出得書房。
“說吧....什麼事?”
忽必烈頭也不抬的發問。
“啟奏陛下....今日在汗八里臺太子府長史之子八斤圖魯宴請王應麟之女,被寧國侯打了。”
忽必烈一怔!!“你派去的?”
“正是...八斤圖魯約王應麟之女,正是陛下吩咐的那樁要務,逼王應麟出使。”
“寧國侯怎麼在那?”
“聽說是和恩陽侯又鬧起來了,約在汗八里臺一決生死....”
“胡鬧!!”忽必烈大怒!!“越發的不像話了!!壞事壞到朕的頭上來了!!”
“陛下息怒....奴婢這就去懲治了寧國侯。”
“朕讓你懲治了嗎?”
“這....”
阿丹額頭見汗,“全聽陛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