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所說的扶桑國,大多指日本。緊鄰大陸,當然不是遠到無法追擊的地方。
但是,古人所言之扶桑卻與後世不同,並不是日本,而是東瀛之東,一個極為神秘,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未知之地。
從《山海經》再到《海內十洲記》,再到南北朝時期的慧深和尚,都曾記載過扶桑之地。
當然,除了《梁書》中的慧深和尚去過扶桑國,其它記載都模糊不詳。《山海經》和《十洲記》更是被稱為志怪小說,很難為世人信服。
所以,到底有沒有扶桑國,扶桑國又在哪裡,自古就存在很大的爭議。
後世的趙維也肯定不知道這些,但是透過原主寧王的記憶,他發現扶桑和後世的理解不同,這便足夠了。
他需要的,只是將後世小孩都知道的美洲大陸,引入這個時代。
“扶桑國!我們可以去扶桑國。”
“扶桑?”張世傑與陸秀夫等人面面相覷,甚至有些哭笑不得,“那隻一個傳說.罷了。”
趙維卻道:“正因為是傳說,去者了了,元軍才無從追擊啊!”
“況且,梁書言之鑿鑿,慧深和尚去過扶桑,就在東瀛之東。只要咱們從東瀛出發,向東航行,一定能找得到。”
“這......”張世傑覺得,怎麼這麼不靠譜呢?
“真的!”趙維生怕眾人不信,“我用人頭做保,只要一路向東,一定找得到。”
好吧,趙維雖說初中沒畢業,但初中地理還是上過幾節課的,知道有北信風帶,夏季正好是從日本以東一路吹到北美。
只要一路順風走,閉著眼睛都能撞到美洲大陸上。
當然了,路途艱險,肯定不像趙維說的那麼簡單。
但這卻是大宋軍民唯一的生路,也是他這個文盲穿越者唯一能想到的救宋之法。
只要逃到美洲,最好是南美,不但元軍沒法追,而且大宋朝的科技水平對於當地土著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那是個沒有輪子,沒有鐵器,連耕種都還處於刀耕火種水平的原始社會。
瑪雅城邦沉迷於研究天文,不知道什麼是戰爭。
印加帝國一茬莊稼還要種三年。
就連驍勇的印第安人,也只會用兩條腳和木矛狩獵。
當這些原始文明遇到武裝到牙齒的大宋,不說征服,起碼立足沒有任何問題。
那為什麼不暫避鋒芒,跑到美洲去呢?臥薪嚐膽若干年,到時返攻中原,也不失良策吧?
“太后、太尉、陸相,維知道你們都累了。”趙維懇然訴說,這也是他把朝臣都支出去的原因。
有些話,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
“為國盡忠,可能亦是臣子最後的體面。可是為了大宋,為了宋土淪為元奴的萬萬宋人,此地也絕不能是掘墳建陵之所啊!何不放手一搏,橫渡汪洋?”
“前有建炎南渡,再興百年。今為何不能再來一次建炎南渡,再搏一個盛世呢?”
“......”
“......“
“......”
眾人沉默了,扶桑國......?
張世傑感到何其荒謬,竟對一個傳說之地生出一絲久不曾有的希望?
陸秀夫又何嘗不是如此?
但是,真的行得通嗎?
高宗建炎南渡,執半壁江山,雖有中興氣象,卻再也沒有回到中原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