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某辦公室裡兩個女職員。
“哇塞,吳休波太帥了啊,太有味道了,從今天開始,他就是我的男神!”
“吳休波是誰?我怎麼沒聽說過?”
“你不知道?沒看昨晚的《爸爸去哪兒》?告訴你,超好看的!裡面有著大叔,又帥又萌……”
“有這麼好看麼!好吧,你贏了,我已經成功的被你激起了好奇心~”
——by某學校的兩個女生。
“我跟你說,我家姑娘實在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昨晚上看電視居然看到快12點,真是氣死我了!”
“是看的《爸爸去哪兒》吧?昨晚上我也看了,是挺好看的,也難怪吸引了那些孩子!”
“啊?有這麼神奇?連你都這麼說了,我還真得回去好好看看!”
“和孩子一起看吧,咱們還能養她們幾年啊,過兩年等她們大了,再想跟她們一起看電視,都沒機會了!”
“你說的倒也是,哎,不知不覺的,咱們又老了一歲啊……”
——by公車上的兩位中年大媽。
諸如此類的對話,在社會上的各個角落裡都在上演著,不僅僅如此,整個週六,似乎所有的娛樂媒體上,也都不約而同的關注起了這檔親子類的真人秀節目,對於裡面各個明星的表現進行著點評。
“《爸爸去哪兒》展示了華夏“男主外,女主內”價值觀中,父親陪伴子女成長時間較少的現象,而節目自然而然能引起公眾的共鳴和媒體的呼應,當專家、媒體、群眾幾方力量營造出一種討論的氣場時,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也勢必以幾何級數增長……”——來自《湘南日報》
“《爸爸去哪兒》在一個不起眼兒的時段,冷不丁地火了,無論內容真與假,水平高與低,至少他能夠喚起的思考是有意義的——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這個節目將“爸爸”推到了幼兒教育的中心,這是一個對華夏人人很有啟發性的設定。雖然我們的古訓說“養不教,父之過”,但在華夏人的童年中,爸爸的影響遠沒有達到足夠的強勢……”——來自《新京晚報》
“一直以來,父親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都是深沉的、嚴厲的、默默付出的,華夏的父親們為了事業和家庭奮鬥,往往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們相處交流。我們習慣了溫柔、無微不至的母愛,常常向母親撒嬌,卻忘了問一句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將目光放在長期被我們忽略的爸爸身上,透過展現爸爸與孩子的相處,讓我們清楚的看到父親對孩子嚴格的要求和濃烈的愛,明白了父親的心和父愛的偉大,喚起了廣大觀眾的對父親的感恩和父愛的思考。同時其中明星爸爸對子女的一些教育方式也引起兒童教育家及廣大群眾的討論,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育方法心得的碰撞交流對於完善兒童的教育有很大的裨益,年輕的父母也可以學習到很多的育兒心得……”——來自《新華評論》
一時間,無論是媒體還是個人,在他們的議論當中,《爸爸去哪兒》逐漸成了一個話題,一個熱點,牢牢的把握住了他們的目光,而《爸爸去哪兒》的強勢崛起,也是不由得讓很多人,再次清晰的看到了樂酷娛樂的強大之處,“樂酷出品,必屬精品”再度被眾人所牢牢銘記著……
今日第一更!
下一章14點,記得訂閱打賞哦各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