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名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成功吸納了386萬股靑洲英坭股票,這一數字佔據了當天該股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沒有其他散戶或投資者的介入,林浩然團隊與李加誠團隊在靑洲英坭股票上的較量幾乎可以視為勢均力敵,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這是好事,起碼進一步制約了李加誠的吸收速度。
不過,從這一天的交易情況來看,林浩然心中生出了一個猜測或許李加誠在靑洲英坭這支股票上暫時並未傾注過多的人力資源進行操盤。
否則,以李加誠團隊的實力與經驗,蘇志學帶領的團隊恐怕難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搶下一半的交易量。
這一推測讓林浩然意識到,李加誠在靑洲英坭的佈局可能並不如另外一個世界的李加誠那麼緊密或積極,這無疑為林浩然在未來的策略調整中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資訊。
林浩然暗自揣測,或許正是由於自己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精心佈局,成功吸納了市場上大量散戶手中的靑洲英坭股票,使得該股的流通股逐漸減少,掛單量也隨之下滑。
面對這一變化,李加誠團隊或許已經察覺,他們若想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快速進一步增持,基本不可能,只能打持久戰。
因此,李加誠團隊可能做出了戰略調整,暫時減少了在靑洲英坭股票上的過度人力投入,將團隊對準其它股票。
林浩然知道,這些推測雖有其合理性,但終究只是基於當前資訊的假設。
李加誠作為業界大佬,其決策背後的考量往往復雜多變,遠非一般人所能輕易揣摩。
因此,他明白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警惕,繼續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以便隨時調整策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同時,林浩然心中盤算著務必在這個星期內解決九龍倉的股票問題,他希望能借助包船王的影響力,說服李加誠放棄對靑洲英坭股票的執念,這樣一來,他便能徹底解除後顧之憂。
股市休市後,他照常審閱著蘇志學剛剛呈上的股市交易資料,時間悄然流逝至四點半左右,蘇志學再次踏入他的辦公室,神色中帶著一絲緊迫。
“林總,證券交易員那邊的負責人見我們遲遲沒有回覆,又來電催促了。他們表示非常希望我們能儘快給出明確意見,並透露包家方面對於出售價格持開放態度,願意進一步協商。”蘇志學語速快捷,彙報得乾淨利落。
林浩然聞言,嘴角不禁揚起一抹滿意的微笑。
這接二連三的催促,無疑透露出包家的焦急與迫切,顯然,他們已將林浩然及其團隊視為不可多得的“大魚”,自然不願輕易放過。
“很好,包家的迫切來得得正是時候。”林浩然輕聲說道,眼神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回覆那邊的負責人,讓他們把包家的聯絡方式給你,你打電話聯絡包家,讓包裕剛先生親自過來談!”
事到如今,林浩然意識到再拖延已無必要,是時候一舉解決九龍倉與靑洲英坭的問題,以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蘇志學聞言,迅速點頭應允,隨即轉身離開辦公室,準備執行林浩然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