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三天就到了正旦,正旦這一天,是允許宮中的妃嬪與自己的家人見上一面。
有明以來,從來也沒有省親的制度,所以這一天也是宮中的妃嬪,唯一能夠見到自己家人的一天。
即使是這樣,每逢家人進來,也只是遠遠的過來拜見,而且在等級森嚴的禮法當中,離的也非常的遠,還要隔著珠簾。
這對於雙方來講都是一種折磨。
這一層珠簾從外面向裡看是看不見自己的女兒的,從裡面向外看,卻能看到自己的父母。
往往是自己的女兒穿著潮服看見自己的父母,已然年華已逝,兩鬢斑白。
即使是這樣,還要在她面前叩頭謝恩。
雖然自己心中,心潮澎湃,熱淚不斷的向上湧,還得保持自己的儀容不改。
因為旁邊還有鴻臚寺的官員,在一旁監視,生怕失了禮儀。
也正因為這樣多少妃嬪聲音儘量保持平和,但是珠簾內的她們早已哭成了淚人。
而她們的父母,也只不過是看見了一層珠簾,密密匝匝哪能看清自己女兒的面容?
儘管也是激動萬分,但是在殿前也不能夠失儀,只好僵硬的回禮。
而這回禮對於珠簾內的女兒們也是一種折磨。
因為已經嫁入皇家的緣故,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必須行三拜九叩大禮。
在珠簾內的她們,看見自己的父母,雖然身著朝服,還得佝僂著身子,勉強對自己,趴在地上,不住的磕頭。
這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可這是皇家禮法,禮不可廢,祖宗規矩,但凡有點差池,立刻會被鴻臚寺的官員,寫到小本子上,難免會受到參劾。
真要是惹怒了皇帝,不但自己的地位難保,只怕是自己的家人,也會跟著自己受連累。
也可以說正旦這一天對於所有有品級的妃嬪來講,完全是一種折磨。
但一年當中或許也就這麼一天,可以讓自己和家人遠遠的見上一面。
也許皇帝一高興,會留自己的家人在宮中賜宴,那樣一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才能夠真正見上一面。
可那也只限於貴妃級別以上的妃嬪了,至於平常的妃子,幾乎想也別想。
即使是皇后,恐怕也不是年年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同在一張桌上吃飯。
如此恩遇,也不是年年都有。
不過熬到太后這一級別的,就不用皇帝賜宴了,自己就可以與家人歡聚在一堂。
不過人要熬到這個份兒上,完全看皇帝的壽命。
如果皇帝活得非常的長,比如萬曆或者嘉靖皇帝,要到這份上,只怕自己,也已經風燭殘年。
而自己的父母怕是早已與自己陰陽兩隔了。
到了那個時候再賜宴也沒有多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