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三天以後大雪也更得下三天,這場雪真算是下透了。
緊跟的各地報瑞雪的摺子,如雪片一般向思雨飛來,思雨拆一封都是報瑞雪的摺子,拆一封,又都是報瑞雪的摺子。
她不由的欣慰,看來來年將是一個豐年,這對於大明來講真是太難得了。
尤其是來自三秦的摺子,更是罕見的下了一場大雪,有效的緩解了災情。
思雨早已猜測到,那些被觀眾趕進山林的一中首領,只怕是在這天氣,真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肯定就會投降。
大雪封山,山裡裡也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只怕他們根本堅持不了多少天。
最多三到五天,相信這些義軍最終還得出來和官軍廝殺一番,想到這裡思雨便給他們去了一封回信,告誡他們加強警戒,有必要注意意中的動向,小心他們出來與官軍不惜決一死戰。
同時也向兵部發文,讓他們加強官軍的保暖以及糧食,實在不行就調集兵力,準備開始最後的總攻。
大雪封山,雪已經把上山的道路都封死了,想必這些義軍也根本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
官軍就在這山下的周邊搭起了粥棚,只要主動下山來投降的這些義軍都會被優待。
一時間,義軍已經土崩瓦解,而義軍的首領也深深的意識到,如果拖的時間越長對他們將越不利。
那樣一來自己的實力將會越來越小,不得不將決戰的日子擺在了面前。
而他們想到的問題,思雨也早已想到了。
思雨在批閱這些奏摺的時候,以皇帝的口吻嚴令,絕對不允許這些戰敗的義軍投降,因為她知道,但凡這些剩下義軍的骨幹大都是身兼人命數條,都是窮兇極惡的人。
他們肯定沒有了回頭路,所以才在這大雪封山的環境中一直堅持到最後。
對待這些人就沒有必要那麼客氣了。
果然,連三天都沒有過,正如思雨所猜測的那樣,陝中的大量義軍集結了起來,對官軍發起了最後的死亡衝鋒。
這一仗打得極為艱苦,早在思雨的調停之下,陝中的官軍早已調撥過去守衛宣府的蘇定方老將軍。
由他統領全軍,並且帶去了一支極為精銳的火槍隊,京城的神機營也早已調撥了過去。
就等著這一天。
那些發起死亡衝鋒的義軍,一個個都已經瀕臨絕境,情知如果這一仗打不贏,不把對面的官軍衝散,不挫敗這些官軍的包圍,只怕是自己就會被活活餓死在這窮山惡水當中。
可以說人人都抱著必死的想法,如此堅強的意志,在戰事的前一天就達到了高峰。
不過這些義軍很快就發現,對面的官軍,和從前的官軍大不一樣。
一個個衝鋒上來,就好比碰到了銅牆鐵壁上,不再像過去一樣,一打就散。
如此一來,在這些義軍斷糧數日後,發起的最後的衝鋒,也只不過持續了兩天時間。
兩天以後這些義軍就面臨絕望的境地,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逃出包圍圈。
他們想投降,然而對面的官軍根本就不聽。
最後的日子來臨,義軍的首領被活捉,檻送京城。
如此一來為患十年的陝中大亂終於被平息了下來,捷報傳到京城,可是讓皇帝高興壞了。
皇帝拿著這份捷報,立馬去上報了太上皇。
已然病入膏肓的太上皇更是興奮異常,居然命令讓幾個太監將自己扶起和新皇帝一起告祭太廟,讓列祖列宗,知道大明的邊患已經徹底平息了。
這可以說是大明得以重生,終於能夠讓大明喘息過來,十年以來,無數的官軍被牽扯在關中,至於拿那軍餉銀子,更是不知道花了有多少。
如此一來,完全就可以讓大明重整旗鼓,專門來對付遼東的女真。
也可以為大明省下近一多半的支出。
當這義軍的首領闖塌天,被遣送到京城以後,皇帝為了洩憤,幾乎命令將此人剁成了肉醬,把他的首級高高的掛在了城門上。
至此,為禍數年,陝中三秦的大亂終於被平息了下來,也讓大明得以省出了大量的國庫支出。
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只要能夠把遼東的女真趕了出去,大明就徹底沒有了戰事,完全可以休養生息上幾年。
為此,皇帝還專門特批,在宮苑中鳴放禮炮,接受百官的賀表。
一時,六部所有堂官,在京城的所有官員奉上了賀表,一大早,如小山一般高的賀表,還有內閣大臣呈上的青詞送到了乾清宮。
這可真是一個好的開始,意味的大明,從這一年開始,完全可以省下近一多半的軍餉支出,眾多有作戰經驗的官軍完全可以調撥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