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思雨,在宮中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呼風喚雨的地步。
皇帝那裡發生什麼事情,御前奏對內容是什麼?她都會第一時間指導,隨後想出對策以對付皇帝的問答。
至於這後宮之中哪個嬪妃說了什麼,吃了什麼,甚至走路。下面哪一條腿,思雨比她們都清楚。
後宮之中的所有嬪妃,人人對思雨都有了一種畏懼,大家對她都敬而遠之。
尤其是顧太子妃和蘇妃,經過上次的事情以後,再也不敢對思雨找事兒。
顧太子妃感到深深的悲哀,他知道自己的地位遲早會被對方取代,但是這一切似乎根本無解。
自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思雨逐漸取代。
如今在這後宮之中,真正能夠說了算的人並不是太皇太后,也不是常妃,更不是呂妃。
至於她顧太子妃,簡直是一個笑話般的存在。
在這後宮之中,真正能夠發號施令的只有思雨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也只有思雨。
即使在處理政事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懷疑皇帝似乎有背後有高人指點。
有這想法的人並不止於一個,因為每一次擔當的事情上報上去的時候,皇帝往往顯得很慌張,一直等到第二天再來與群臣商議的時候,就忽然發現他的金點子是那麼的多。
似乎只睡了一個晚上,他就靈感突現,與之前一天比較簡直是判若兩人。
這一天,沈二公子的海船終於全部回來了,他奉思雨的命令,前區與西洋諸國交涉。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並沒有哪個王國願意甘願冒險與扶桑國撕破臉皮。
這也在思雨的意料之中。
好在這一次沈大公子從這西洋諸國的手裡,換了兩大船的先進的火槍以及弗朗機炮。
有了這些武器,足以能夠武裝將近五千人的軍隊。
皇帝從來也沒有見過,如此先進的武器,總以為大明,造出來的那些火炮與火銃就已經是很先進了。
不過這完全也在情理之中,皇帝只怕是長這麼大,也從來沒有出過禁城。
不光他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即使是那些臣子,也和他一樣。
思雨和沈大公子,也想借著這次機會給大明的君臣們敲響一次警鐘。
這一次選在京西校場,由一些西洋諸國派來的武器師,來為皇上試驗一下新購買的弗蘭機炮以及火槍,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紅夷大炮。
這紅夷大炮由於價格昂貴,沈大公子只用來了二十門,每一門大炮,幾乎用十匹騾馬拖拽,費了老勁兒,才運到了京西校場。
這些傢伙十分的巨大,極其沉重,沿途幾乎把路都壓壞了,深深的兩道車轍印子,讓人咂舌。
皇帝見沒見過這些東西。
不要說皇帝沒見過,只怕是大明的所有百姓,君臣都沒見過,跟著來的是一些金髮碧眼,看上去十分強壯的西洋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