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西北三秦大地下了雪,雪盈三尺之厚,沒過人膝!”
這是陝南總督賀之連的奏疏。
“陛下,北直隸的大雪連下三日,往來驛路斷絕,臣的奏摺怕是要在路上擔擱不少時日了!”
這是北直隸布政使報來的平安摺子。
“大雪如蓋,瑞雪兆豐年,燕北大地,飄雪紛紛……”
一個早上,各地報瑞雪的摺子如同雪片似的擁堵在了通政司,直接由楊海遞交到思雨這裡。
京城也下了瑞雪,這雪從昨個兒清晨開始下,飄飄揚揚至午時,越發下的熱烈了。
妙玉,妙璃,小鹿正在翻箱倒櫃,給思雨拿出更多的禦寒衣物。
思雨則坐在臨窗的桌子前用硃砂筆一封奏摺,一封奏摺的批閱下去。
入眼皆是喜報,尤其是三秦大地普降瑞雪,這可真是甘霖。
要知陝中,陝南,已接連大旱四年,有了這場雪,完全可以緩解旱情。
同時,這麼大的雪,又讓官軍圍剿的那些頑固不化的義軍,藏在山林中面臨絕境。
要麼,從山林裡現身與官軍決一死戰,要麼投降,但以今日義軍之實力已經不可能與當日相比了。
在思雨一番調撥銀兩買糧賑濟災民以後,幾乎有一大部分的災民都返回了家園。
只有極少數的頑固分子依然還在高舉著義軍的大旗。
而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人,大都只是喜歡不勞而獲,不願意從事勞作,喜歡打家劫舍,攔路搶劫賊人而已。
對付這些人,就沒有必要採取懷柔政策了,他們身上大都有命案,已經沒有了回頭路,一個個都是亡命徒,誓要與官軍抗爭到底。
對待這些人就完全沒有必要客氣,趕盡殺絕就好。
即使是這些人逼不得已投降,思雨在批閱奏摺當中,也是嚴厲命令,絕不能給這些人活路。
就算是投降也是死路一條。
但凡良善之輩,只要嘴裡有口吃的,家裡有那麼一點餘糧,是不會被這些人脅迫的。
而這些人,本就不過是投機分子,藉著這場大亂,渾水摸魚,漁翁得利。
偏偏這些人還都是個個義軍當中的骨幹,只要把他們一個個都消滅,來年西北之地,就會完全消停了。
想到這裡,思雨在這張奏摺上,用皇帝的口吻命令,趁著這場大雪,務必將殘餘的義軍,絞殺乾淨,絕不允許投降。
同時思雨還從國庫中調撥銀子,用來救濟那些,在這場大雪當中,房倒屋垮的那些貧民。
同時她也知道,往往這些事情,必須派上幾個得力干將,一筆銀子一筆銀子的追查下去。
各地的外任太監,會跟著這銀子一路嚴查下去。
這些太監,本來就沒有家,是拿宮裡當家,在東廠提督楊海的嚴厲指揮下,自然不敢與當地官員同流合汙。
思雨也明白,即使是這樣,能夠真正發到老百姓手裡的,還是極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