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燈火通明,顧妃的舞姿妖嬈,伴隨著十二名歌伎,隨著仙樂聲起,她的舞姿好像落葉飛舞。
似乎正如一陣秋風來,吹拂著漫天紅葉,隨風起舞。
又好似水面上漾起一圈一圈的漣漪,稍縱即逝。
更如那天空上的雲,飄渺無跡。
起初這舞姿,動作非常的溫柔,隨著樂聲慢慢激烈,好似一行雲燕直上天際,衝開了雲層。
不能不說,顧妃的舞姿極其的妖嬈,完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更沒人知道她準備了多長時間,救援與他平時相處不錯的果妃,蘇妃也是驚詫的合不攏嘴。
印象中,從未聽顧妃向自己提起,也從未見過顧妃在宮中跳舞,也沒有聽說過顧妃有如此的才能。
思雨也不得不心生佩服,如此心機,起初自己可真沒有看出來,看來真不能把他與蘇妃和果妃,等同視之。
顧妃跳的這段舞蹈,正是當年楊玉環為李隆基跳的雲裳羽衣曲,其中的歌詞都是採用李白的詩。
這首詩儘管無人不知,但是這首曲子,並無人知曉,至於這段舞蹈,早已失傳千年。
可見顧妃為了在這中秋之夜,在太后與皇帝面前獻舞,不知道煞費了多少苦心。
可這宮裡,思雨的耳目眾多,偏偏就沒有一絲聽聞。
這不禁讓思雨感到膽寒。
一曲舞畢,幾乎驚呆了眾人,不能不說,顧妃的這支舞,算是拔得了頭籌。
就算後面果妃與蘇妃準備的紅珊瑚,以及一把寶刀,幾乎都被比了下去。
更何況顧妃還獻上了一幅刺繡,萬里江山圖。
雖然這幅萬里江山圖,只要細心的人仔細鑑別,就能發現出自杭州織造處。
但這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顧妃的舞姿是如此的出眾,完全掩蓋了這幅江山圖的瑕疵。
這樣接下來的蘇妃與果妃兩個人的禮物就稍顯單薄。
蘇妃進獻的這把寶刀,的確讓太子十分的喜歡,如此尺寸的金寶刀,並不說是有銀子就能夠定製下來的。
而是可遇不可求。
至於果妃進獻的那兩支一人來高的一對紅珊瑚樹,更讓這大廳,陡昇華彩,熠熠生輝。
這對紅珊瑚,顏色似血一般,紅的極為鮮豔,端的是世間難尋,更覺得是這對紅珊瑚上,隱隱有六個大字,並不用怎樣辨識就可以清晰辨認江山萬年久長。
這當然,更讓皇帝萬分的欣喜,似這般自然形成的字跡,沒有一絲刀砍斧鑿的痕跡,完全可以視為天降祥瑞。
接下來就是思雨開始進獻了。
思雨的一副畫作,被蒙上了一層棉布,此時,顧妃緊張的看了一眼蘇妃與果妃,她二人向她微微點頭。
顯然她們已經準備好了。
這幅巨型畫作,宮中無人不知,是觀世音像,也是思雨答應太后為她做的這幅畫作。
只見思雨輕輕的一欠身親自上前,擺好了火燭,正對著那幅畫作,畫布揭下來的一瞬間,立刻滿堂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