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黃門官一聲吶喊,皇帝與太子殿下駕到!
眾妃嬪趕緊上前跪迎。
思雨與皇后也趕緊上前跪迎,就見皇帝被太子攙著,一臉的蒼白,極其虛弱的樣子。
倒是一旁的太子顯得極為的恭順。
皇帝乘著軟轎,整個人軟軟的,半躺在軟轎中顯得有氣無力。
一旁的華太醫緊緊跟隨,遠遠一股濃重的藥味兒混合著汗臭,隨風撲面而來。
此時的皇帝已然病入膏肓,進入這大殿之中,眾人才發現他的臉色極其的差。
臘黃的臉上鑲嵌著一對黑黑的眼眸,眼神也不像過去那樣犀利。
整個人就像一團軟軟的棉花縮在那軟轎中顯得有氣無力。
“臣妾恭迎皇上,恭祝我朝江山,萬年久長,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悅耳纖細的聲音齊聲響起,劉皇后與常妃帶領眾多嬪妃,一騎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都平身吧,此是家宴,不必多禮,大家儘可隨意!”
皇帝的話顯然有些中氣不足,這也讓太后感到鼻子一酸,上前安撫道:“壽兒,萬般事物皆可放下,你可得答應我,千萬不能留下我一人……”
她話說到這裡時,已是哀痛不能自已,緊抓著皇帝的手,覺得他的手比自己的手還要無力,還要冰涼。
眼淚在她的眼裡打轉,皇帝本想掙扎起身,奈何自己實在是有心無力。
他只好歉然道:“母后,您不必掛懷,自兒臣親政二十餘年,沒有一天殫精竭慮,不牽心掛懷,而今能將這千斤重擔卸下,也算是一件幸事!”
他說完這話看了眼太子,十分欣慰的說道:“朕非常贊成開放海禁,不得不感謝你寫的那道奏書,真的是把開放海禁的好處與弊端都講得清清楚楚,一目瞭然,不然也不會讓那些重臣,世家大族們,都欣然同意!”
太子只好點頭稱是,連忙自謙的說道:“兒臣也不過是擔心國庫過於空虛,這才不得以出此下策,違背了祖制,還望父皇,原諒則個!”
“不,單從這一點看來你就比朕強,朕早該放手了,不然也不會讓我的身體落成這個樣子!”
說完這話,太后與劉皇后都眼含清淚。
一行人來到殿內,皇帝由太子強行扶起,整個人連站也都快站不住了。
硬是被太子強行架起,一步步走到供桌前,跪了下去,上面擺有大明王朝歷任皇帝的牌位。
自太祖開國以來至今,表面上看承平日久,實則暗流洶湧,就好似當今的皇帝,一切不過是勉力維持。
有皇帝牽頭,緊鄰的就是太子與太后,後面是劉皇后,常妃,接下來就是那些東宮的顧太子妃,果妃,蘇妃。
最後則是思雨,小鹿,眾人按地位,品級,依次排了下去,開始了祭祖儀式。
雖然不是正式的祭祖,只不過是上了上香,皇帝叨唸了兩句,但是真的就確定下來了,禪讓的日期,肯定了皇太子的地位。
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皇帝隱隱帶出一層意思,作為讓常妃,及她以下也曾生育過的十六個嬪妃,都感到毛骨悚然。
“列祖列宗在上,兒臣自繼位以來,沒有一日不常懷拘謹之心,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儘管竭盡心力,效仿先祖,退北虜,平滇南,梨庭北燕,然而耗盡國庫,一直以來,勉力支撐,確是兒臣失察,不過海政推行在即,又可使我大明國威散佈於海外,納天下錢糧,開源節流,不過這怕是兒臣看不到了,只等兒臣攜常妃,以及眾嬪妃,與祖宗們同享配殿,共同見證我大明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