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以來多事之秋。
先是長陽公主逝去,整個京城,縞素三日,三天還沒有完,緊跟著就是皇帝遇刺。
這本就讓處於悲痛之中的皇帝,身體本來就虛弱,又承受如此的重傷,太子幾乎徹夜也不會到秦王府中。
白天處理如山堆積的政務,晚上還得合衣伺候皇帝湯藥,短短几日下來,太子受了好大一圈。
好在皇帝身體底子不錯,雖然這一次重傷,讓皇帝僥倖未死,可也沉重的打擊了他。
皇帝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他感覺到精神也越發不濟了,越發有了禪讓之心。
因此皇帝也在逐步的將手中的權力交接出來讓太子接任。
直到這時太子才明白,當一個皇帝該有多累,光是每天批覆各行省的奏摺,就已經是累得夠嗆。
而馬上南方快要入汛,兩河流域年年氾濫,光是每年修河堤的銀子,就讓國庫入不敷出。
一到這個時節,戶部與工部就糾纏不清,一方是拼命的要銀子,一方是到處籌措銀子都不夠。
每天的朝會幾乎就是吵架中度過。
每年任用修水利的大臣幾乎每年更換,每年罷官問罪,也難以治理好兩河流域的水患。
黃河氾濫,大不了是改道淹沒一些農田,造成大面積農田的絕收,災區餓殍滿地。
長江氾濫則影響更大,蘇杭二州都是富庶之鄉,揚州更是天下錢糧之重心。
如此一來,黃河靠堵,長江在於疏通舊河道。
好在前朝有個能吏使用大水法,利用黃河自身水流流速,有意的將河道收窄。
如此一來,水流速度加快將河底的歷年來的塵沙全部沖走,無疑之中加深了河道,使得黃河的水患漸漸平息了下來。
但是長江就沒那麼簡單了。
人人都知道,只要疏通舊河道,將原有運河的水道。好好疏通一下,長江就不會存在什麼水患。
但這就觸及到一些世家大族,甚至還有宗族的利益,舊河道往往水田豐美,產量頗豐。
這些世家大族哪裡肯讓?
如果沒有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援,只怕是皇帝的寶座也難以坐穩。
這樣剛剛處理開政事的太子極為的頭疼。
雖然他有心隔除舊弊,拼著得罪一些世家大族,還有宗族的利益,也要把長江水道好好疏通一遍,不要再像以往一般治標不治本。
可是他剛剛接手政務,自身底氣還不足,如果沒有一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援,只怕是將來這皇位也坐不穩。
這讓他非常的頭疼。
這還不算是最重要的,下個月就要入秋了,一入秋,北方民族就會往往侵犯邊境,劫掠邊鎮。
草原有漫長酷寒的冬季,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只怕是人畜都會餓死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