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很多營銷號連新聞都發了。”
此時此刻,許多人也跟田曦薇這一宿舍姑娘們一樣懵逼。
因為國內實時關注頒獎禮現場的媒體與營銷號們,已經把《愛樂之城》獲獎的資訊都同步更新在社媒上了。
結果幾分鐘後,最佳影片變成了《月光男孩》。
“頒獎都能頒錯了?”
今天在劇組拍戲的大蜜蜜,沒忘記關注奧斯卡。
等看到了這一幕,蜜瞪口呆了屬於是。
包括整個《談判官》劇組,也都議論紛紛,
“主持人汗流浹背了。”
“其實我覺得還是應該《愛樂之城》拿獎。”
“奧斯卡要搞平衡吧,不然今天晚上就讓《愛樂之城》橫掃全場了。”
“拿了幾個獎?”
“六個。”
“靠,連獲獎致辭都說完了,突然說搞錯了,奧斯卡組委會簡直就是草臺班子。”
誰說不是呢?
歷屆奧斯卡上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烏龍事件。
也算是讓許多人小刀喇屁股,開了眼。
但不管怎麼說,《愛樂之城》狂攬十四項提名,最後捧回了六座獎盃,已經是今天晚上最大的贏家。
“恭喜周總,你對最後奧斯卡頒錯獎項怎麼看?”
“我也沒搞清楚狀況,但大受震撼。”
親眼見證了這場烏龍事件的周餘棠,事後在接受電影頻道採訪的時候,攤了攤手。
轉頭看著宛如祥林嫂一般喋喋不休的鮑勃,周餘棠笑的有些沒心沒肺,“鮑勃,不要太憂傷,以後還有機會。”
鮑勃醞釀了好久,上臺講了五分鐘,差點都把自己感動哭了。
結果告訴他這是一場誤會。
頒獎禮結束後,面對一群老朋友的安慰與調侃,老登面子上面就有些掛不住。
“法克內個,法克政治正確。”
鮑勃嘴裡兀自喋喋不休,含媽量極高。
《愛樂之城》口碑炸裂,但在某些角度上來看,卻是不及《月光男孩》主題“正確”。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非裔燈塔男孩Chiron,在邁阿密貧困社群的成長故事。
分孩童、少年和青年時期的三幕來講述他的成長。
從接觸愛情、到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最後在經受外界非議和內心掙扎後,找到自我,完成昇華。
種族歧視,校園霸凌,麵粉問題,同性.
各種要素齊全,正確到不能再正確。
這很符合當下好萊塢的風向。
所以這部電影拿到了本屆奧斯卡獎8項提名。
除收穫最佳影片獎外,還斬獲最佳男配角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