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對此深有體會。
上個世紀的香港電影黃金期,武俠片曾經輝煌一時。
可如今漸漸沒落,無論是他的《龍門飛甲》,還是陳嘉上的《四大名捕》系列,都只能說是不虧。
近年來,最賺錢的武俠電影,還是周餘棠做的《劍雨》跟《繡春刀》系列。
這次是由樂視主控,估計賈老闆做了PPT,除去鵝廠之外,一大票各行業公司跟投,托起了2.5億的資金盤子。
徐可也是大忙人,待了半天,就去赴賈老闆的飯局。
陸陽今天也在場,晚上在公司食堂吃飯,隨意的聊著天,
“老大,你好像對徐導那個專案,不怎麼看好?”
“這種IP,想做起來太難了。”
周餘棠不緩不急的說道:“徐導還想過要重啟蜀山。”
“啊?”
陸陽有點懵:“還珠樓主的蜀山?”
“對。”
周餘棠放下筷子。
徐可的想法一直很超前,早在上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拍過仙俠電影。
那部鄭少秋跟林青霞、洪胖子的《新蜀山劍俠》,也算匯聚了當時香江最當紅明星,大量運用特效鏡頭,還請到了好萊塢《星球大戰》的特技小組。
結果,投資2000萬港元以上,但香江本土票房僅收穫1587萬港幣,連帶著臺北票房650萬臺幣,海外表現不佳,最終虧本收場。
徐老怪還沒有死心。
世紀之初又組了個蜀山局。
這回投資近億,場面更大。
洪胖子、鄭尹建、張白芝、林熙蕾、古天勒等香江當紅明星,再加上了章紫怡跟吳景。
目的就是要通吃兩地票房。
超過1600個特效鏡頭,放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可光有鬥法狂轟顯然不夠,徐老怪那版劇本做的不夠到位,劇情混亂、碎片化,人物塑造也有問題。
結果還是一敗塗地。
內地票房僅兩千萬,加上香港票房1176萬港幣的票房,票房成績遠未達到投資成本,投資方血虧到吐血。
彷彿是十幾年一個輪迴。
徐可這次準備拉上週餘棠一起做。
他敢提,周餘棠還真敢安排團隊去做市場調研。
這也是江東娛樂做大專案的常規流程。
並不是一拍腦袋,就上馬開幹,然後嘎嘎亂殺。
但凡大製作影視專案確立之初,最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收回成本。
多項調研資料,直接導向了一個結果。
投拍這樣一部沒啥熱度加成的電影,從資本層面來說,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現在內地新生代觀眾,對於蜀山沒什麼情懷加成。
基本上都是看《鬥破蒼穹》,《雪中》,《慶餘年》,《遮天》等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
蜀山,大概只能停留在上一個時代觀眾的美好記憶裡了。
那邊《師父》口碑炸裂,豆瓣開分8.7。
賈科長的《山河故人》自上映以來,票房艱難突破了三千萬,每日票房只剩下幾十萬,過不了多久就要全面落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