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田逛了一圈,心中感慨萬千。
按照以前的模式,調色、聲音、剪輯都是分開來做,周餘棠做的視界傳媒,將整個電影后期完全整合在一起。
《四大名捕》兩部套拍,後期都不用找其他地方,直接在視界傳媒就能一條龍搞定。
“費了點心思,還算像樣。”
周餘棠說笑著,也有幾分自豪:“以後,王總跟葉總照顧下生意,多安排點單子。”
“必須的。”
王常田跟葉寧一齊笑道。
這其實也是周餘棠在看過華納電影部門運營後有的想法。
那邊工業化體系比較成熟,每個電影細分領域的部門,就像是無數的電影生產機器上面的無數個零件。
怎麼推進整個天朝電影行業的工業化程序?
做大片,做特效大片。
透過定點培養整個電影產業細分領域的年青技術性人才,從細微到整體,在實踐中成長,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除去了周餘棠在唐人挖來的造型師陳顧方、化妝師宋曉濤,燈光師毛建新等人之外。
跟老謀子合作密切的金剪刀杜圓,包括曾經在《甄嬛傳》的服裝造型總設計師陳敏正。
攝影師趙飛,那是老謀子的同班同學,跟著姜聞做過《讓子彈飛》,當時就被周餘棠畫餅拐來了。
還有美術、配音等資深人才,都是視界傳媒的深度密切合作物件。
每個人帶一個小組,下邊都是對應領域小組成員。
這些組員就相對年輕,可能是出身電影學院,也有可能是來自其他藝術類院校,有些是在底層摸爬滾打出來的。
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本身具備一定對應領域的天賦。
“也只有你,才有底氣這麼玩。”
王常田直搖頭,同時心裡隱隱有些佩服。
現在圈子裡的影視公司都在追求如何做出爆款,然後融資,推進公司上市。
成功上市的公司,也同樣熱衷於此。
一部爆款,可以抬升公司股價,意味著資本層面上的利益。
周餘棠卻不追求爆款,因為他這個名字,就意味著爆款。
但凡是他出品的影視劇作,全部口碑票房雙豐收,利潤高到嚇人。
所以連光線跟華宜不敢這麼幹。
周餘棠就做了。
光是特效部門就燒了幾個億,再整合其他資源,同樣也要花錢。
按照他這種模式執行。
再過五年,十年.
傳下來的,就是未來天朝電影行業的雄厚底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