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裡的周餘棠,全素顏+寸頭出鏡,確實帥到她心坎裡去了。
現場顯然有很多人認可方萍這個觀點,響起了一小陣議論聲。
方萍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這樣一句話。
或許,周餘棠天生就是為了大銀幕而生的。
目光繼續回到電影。
故事還在繼續推進。
周餘棠為了打賭剃了寸頭,劉施施為了周餘棠綁起馬尾。
以方萍幾十年影評人專業的眼光來看。
周餘棠的演技很有靈性。
但電影裡劉施施的表演方式其實有些稚嫩。
比起專業的演員爐火純青的那種感覺差得很遠。
但是她依舊被打動了。
因為這個稚嫩懵懂的姑娘,她的情感是那樣的真摯。
似乎不是演出來的。
像是由內而外的真實情感。
尤其是看到了高考失利後,劉施施那雙眼眸裡蓄滿了水霧,泫然欲泣,情緒表現的很到位。
以及後來大雨滂沱當中那段情緒爆發。
周餘棠倔強的背影,還有劉施施的委屈。
那一刻。
方萍的心靈都被觸動了。
她摘下了鋼筆筆帽,低下頭在本子上沙沙寫著什麼。
身邊的小助理也拿著筆,她的表情很驚訝。
助理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幫助主編做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工作,幫忙做觀影記錄,最後回去主編才稍微潤潤筆。
畢竟大人物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
主編已經很久沒有親自動筆為一部電影寫過相關文字了。
“結束了。”
方萍看著逐漸變黑的螢幕,舒了口氣。
來之前只是為了工作,但看完後不得不承認,周餘棠的《那些年》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給了他意料之外的驚喜。
故事很簡單,整體節奏也很平緩,但那種美好青春氛圍的拿捏,卻做的恰到好處。
“周餘棠演的真好啊。”
“我想起了當年遇到的那個女孩。”
“手法雖然稚嫩,但是情緒很飽滿。”
“最後沒在一起吧,青春就是這樣美好又遺憾啊。”
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聽著耳畔的熱議與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