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北部平原。
三萬馬步軍急行軍在一片廣闊草原中,情緒更穩定的靖州軍和豫州軍位於隊伍的兩端,青州軍則被夾在了中間。
月四與齊樹芬在隊伍前方領軍,十二鐵衛全部充入青州軍,替代被誅殺牽連的將領,位於中軍,李鶴與張涵並騎而行,也位於隊伍的中間位置。
張涵是老軍伍,性格耿直,除了嘴臭脾氣大以外,李鶴對其觀感並不差,有很多行軍打仗的問題向她請教,兩人不知不覺間就聊了一路。
“張將軍,將士們的騎術倒是都不差,步軍平時也習練馬術嗎?”李鶴觀察的很仔細,隨著與張涵的關係越來越熟,他的問題也逐漸深入。
地方軍都是馬步軍混合而成,一萬編制,各自數量大致上保持三七開的比例,三千騎軍,七千步軍。
平時看不出什麼,但急行軍時,兩三個步軍士卒會和一名騎軍士卒,分時換乘一匹戰馬,以求整體隊伍的行軍速度達到最快。
修為較低,體力較差計程車卒會被照顧,在馬背上的時間更多一些。
這樣一來,李鶴髮現,單從騎術來看,他竟然分不清騎軍士卒和步軍士卒到底有何優劣,貌似都騎的很好。
“都是習武之人,控馬又不難,有過幾次長途急行軍拉練,馬術就上去了。”張涵回答一句,字裡行間仍然是奶奶(diao)的。
李鶴點點頭,表示認同,這就像新手開車,甭管開始有多菜,一趟長途跑下來,基本技術就過硬了,他的騎術不也是這麼來的嘛。
張涵又繼續深入道:“馬步軍主要的區別在於使用武器的不同,以弓弩為例,馬軍善用騎弓,短小易用,威力也小一些;步軍則多使用強弩,需要用腿腳輔助上弦,威力比較大。”
“但在實戰中,步軍戰鬥力又遠遠不如騎軍,其主要差距不在武器、兵員素質,而在於作戰機動性的差距太大。”
“騎軍可以在高速移動中尋找戰機,或綿延不斷地側面襲擾,或雷霆一擊地正面衝擊,只要打散了步軍緊湊的陣型,再切割穿插,很容易在區域性形成多打少的優勢。”
“步軍武器威力再大,打不中高速移動中的騎軍,也沒什麼蛋用。”
她蠻享受跟李鶴交談的感受,倒不是因為軍士們大都投來豔羨的目光,而是這麼多年來,難得有幾個人能讓她肆無忌憚地顯擺,還不嫌煩的。
好不容易遇到個對脾氣的‘好學生’,她自然沒有任何保留。
李鶴聽得很認真,張涵講的這些都入他的心。
要說之前,他對此戰的估計還有些懵懵懂懂,那麼現在,他感覺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
自己這三萬人,兵員素質劣於炎國衛軍就不說了,兵種也被剋制,以正常的估計,炎軍只需要出動小一萬騎軍,絕對能打得後軍哭爹喊娘,找不著北。
如果這三萬人再垮了,自己倒是可以去炎國繼續‘賣慘’,那邊好歹還有恬恬的大姨媽撐場面,想必不會比在新國混得差到哪裡去,家人也可以再慢慢想辦法,但獨孤謹月怕是就凶多吉少了。
他李鶴不是什麼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也不是什麼同情心氾濫的聖母,但獨孤謹月,他就是舍不下,所以,要想辦法,不能跟個憨憨似的,單純莽。
要想贏得戰爭,就得了解戰爭,學習戰爭,這也是為啥他這麼好學,脾氣這麼好的原因。
“報!前軍探馬擒獲三人,說是什麼觀影從業人,要求見李公子。”就在李鶴邊學習邊思索時,一名前軍傳信兵馳馬到來,稟告道。
“速將三人帶來此地...不,速帶我去見他們。”李鶴一聽觀影從業人五個字,就知道是自己人,八成是恬恬派來的,也不知有什麼要事,轉頭跟張涵拱手告辭一聲,便跟著傳信兵往前軍趕去。
來到前軍一看,三個行商打扮的人,可憐極了,被捆的跟粽子似的,橫七豎八扔在一輛馬車上,眼神幽怨得很,其中一人還頭破血流的。
由此可見,前軍將領緊張到什麼程度,生怕大軍行蹤暴露,引來炎軍毀滅性打擊,簡直是畏敵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