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覺得,這能有什麼區別呢?
不良人:
“陳通,別給我扯犢子!”
“租調製度和租庸調製度就差了一個字,而且一個是北魏時期的,一個是西魏時期的,北魏下來就是西魏。”
“宇文泰也是北魏的舊臣。”
“這兩個制度說不定就是一個制度呀!”
………………
是這樣嗎?
陳通覺得這些人真是夠了,你不能因為兩個制度的名字比較像,你就認為這是差不多的。
陳通:
“看來我必須給你講一講什麼叫做‘租調’制度,什麼又是作為‘租庸調’制度!
所謂的租調製度,租就是田租的意思,調就是勞役。
這個制度就是表明了百姓要向王朝交納田租,並且提供無償勞役。
這種制度看起來挺不錯的,但它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弊端。
那就是在百姓向王朝提供無償勞役的時候,如果跟農耕時節重疊了之後,那莊稼豈不是要荒廢了?
但如果不去勞役,那這就會受到王朝的懲罰!
可以說,租調製度,嚴重的阻礙了農業的生產。
於是,西魏時期宇文泰成為權臣之後,他就覺得這個制度必須要去改變。
宇文泰就找到了當時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蘇綽。
讓他去設計一套跟均田制和府兵制相配合的稅收制度。
而這個蘇綽就設計出了租庸調製度。
這個租庸調製度,它比以前的制度先進在哪裡呢?
就是因為多了一個‘庸’。
這個庸是什麼?
其實就是百姓向國家交納絲織品。
而且你交納絲織品的時候,你還可以代替勞役,也就是說,如果我不想去服勞役,我可以多交點絲織品。
那這樣的話,他就解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會去掠奪農耕時節!
因為絲織品是可以在家裡紡織的。
這樣會讓農民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而王朝需要無償勞役怎麼辦?
這就更簡單了。
很多不願意去服勞役的人交納了絲織品,王朝可以用這些絲織品僱傭勞動力從事專職的勞役。
這又能使一些人再就業。
你說這能是一個制度嗎?”
……………………
原來是這樣!
朱棣這下聽懂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