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較大把握或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購買股票時最好不要一次買進,而是分兩三次買進。可以分散風險獲得相應的投資報酬。
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分為兩種:
買平均高法
即在第一次買入後,待股價升到一定價位再買入第二批,等股價再上升一定幅度後買入第三批,,這就是買平均高法。
比如,在某隻股票股價為20元的時候第一批買進1000股,股價漲到22元時第二批買入800股,漲到25元時第三批買入600股,三次買入的股票平均成本為+=2191元。
當股價超過這個平均成本時,股民即可丟擲獲利。
買平均低法
也叫向下攤平法,即股民在第一次買入股票後,待股價下降到一定價位再買入第二批,等股價再次下降一定幅度後買入第三批。
買平均低法只有等股價回升並超過分批買入的平均成本後股民才能獲利。
3注重價格與成交量
相對低的價位是買入股票的基礎,而成交量是真實反映股票供求關係的關鍵因素。
如果股價在相對低位止跌企穩,成交量溫和放大時,後市向好的可能性較大。作為一名涉“市”不深的股民如果能利用成交量的變化並結合股價的波動發現購買時機,會使操作更有勝算。
4遵循供求規律
股市上的需求力量會引導股價。般股價依從”需求先行,供給跟進”的原則上下波動。
需求增加時,供給會隨之增加,但是供給增加的幅度緩慢於需求增加的幅度。例如某隻股票看來會持續上漲股民紛紛買進,此時供給還沒有跟上,導致供不應求,股價上漲。
之後由於股價漲到一定程度,一些股民認為可以高價賣出,於是紛紛丟擲導致供給過大,股價銳降。
股票的價格波動與其他普通商品類似都會經過供需平衡一需求增長→需求高峰供給過多一需求下降一供需平衡的過程。
股民千萬不要在需求高峰(即成交量最多時買進,因為此時最可能買到最高價的股票。
因此,當股民在看到證券公司強力推薦或相關報刊不斷報導時貿然買進往往會造成損失。
5“天災”時買入
所謂“天災”,是指上市公司遇到颱風、地震、水災、災等自然災害導致公司的生產經營受到嚴重破壞,造成定的經濟損失,使該公司股價急劇下降甚至出現股價暴跌。
在一般人心目中,往往把天災造成的損失無限擴大。其實損失往往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況且一般的公司均可獲得保險公司的合理賠償,因此,損失也就有所減小。
但是大多數人的恐慌拋售使股價大幅下跌,從而給精明的投資者提供了買入的機會。此時大買入股票等到天災過後,一切恢復正常,股價就會順理成章地回升,盈利勢在必然。
因此,當發生”天災”時,股民應該謹慎觀察,認真研究,然後作出是否買入的決定。
6投資性買入
投資性買入是指當某隻股票具有投資價值後買進該股票。此時並非股價的最低點也會存在風險,但即使被套牢,坐等分取的股息紅利也能和儲蓄或其他的債券投資收益相當。
另外投資價值區域內的股票即使被套時間一般也不會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