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投資的回報,陳雲龍不敢去想,他也不敢去多想,害怕稍加猶豫他就會後悔。
最終,方一鳴帶走了李慕兒,陳雲龍則是在心裡狠狠把自己鄙夷了一番,媽的,陳雲龍啊陳雲龍,你他媽啥時候變成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人了,那麼大的代價做投資,投資物件竟然是兩個目前暫時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還是市井小民的年輕人。
這是陳雲龍這輩子幹過最愚蠢的事兒,也是最聰明的事兒。
張哲寧和方一鳴把這個分包工程完成得特別漂亮,無論從哪個方面檢測,都沒有絲毫瑕疵。甚至在很多地方遠遠超過了清單和圖紙所示的質量要求。
但凡對工程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像張哲寧和方一鳴這麼個幹法,就是跟錢過不去,所有錢都投到工程上去了,利潤呢?
然而事實上,這個漂亮的分包工程。張哲寧和方一鳴的確一份錢也沒賺著,一個工程幹下來,依舊是兩手空空。
在建築業稱得上是老狐狸的陳雲龍,其實又何嘗看不明白這其中的端倪?
這個世界哪兒有人會不喜歡錢的,只不過不同的是,大部分人糾結眼前那點蠅頭小利,一部分胸中有大格局,有大野心的人就會放眼未來的燦爛輝煌。
張哲寧和方一鳴這樣做,自然不是傻子,他們雖然沒有賺到一毛錢,但是他們卻賺到了一個比金錢更極具功效的東西,那就是名聲。
這兩人的名聲算是徹底打出去了,陳雲龍辦事兒也算地道,接著互相交流的名義,把東郊這片建築圈的大小老闆全都叫了過來,酒足飯飽之後,邀請他們去自己剛竣工的工地上觀摩。
這些個大小老闆,對工程的裝飾裝修工程和裝置安裝工程嘖嘖稱歎,陳雲龍就笑著說這是他在東郊的兩個小兄弟做的。
然後就開始有膽子稍微大些的工程老闆,主動找到張哲寧和方一鳴,讓他們解決一部分分包工程。
兩兄弟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開幹,不挑剔,不計較利潤,不計較造價大小,當然,成本還是要計較的,要是每個工程都向之前不計成本的幹,他倆就真成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鋒了。
又是一個算不得驚豔,但是一絲不苟的分包工程四平八穩的結束。工期提前了兩個星期,質量絕對規範,現場工地管理得井井有條,漂漂亮亮的。
這個老闆樂得合不攏嘴,這些個邊角料任何一個工程老闆都不樂意幹,利潤小,費時費力,他一高興之下,除了原來的利潤,又多加了十萬塊錢的獎勵,親自送到這哥倆面前。
可就在他打算將下一個工程的分包工程讓這哥兒倆繼續幹的時候,辦公室裡突然來了七八個工程老闆,紛紛大罵對方不地道,這麼得力的助手,竟然想納為己用。
然後張哲寧和方一鳴就像是兩個香餑餑一樣,開始被人爭搶。
陳雲龍為它們提供指導意見,替它們選擇利潤較高的專案,並且給他二人派了幾名手下的技術骨幹。
當初是兩兄弟到處找活兒幹,現在是人家爭搶著讓他們幹,土雞飛上雞頭,瞬間成了燦爛的閃著金光的鳳凰。
從一個工程幹起,兩兄弟開始同時兼做兩個,然後就是三個四個……
一年之後,兩兄弟買了車,西裝革履,資產七八百萬,瞬間躋身有錢人的行列。
發達了,肯定不會忘記一口鍋裡吃過飯的共患難的弟兄,只要兄弟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只需一句話。兄弟兩肯定赴湯蹈火。
至於錢?親兄弟明算賬,就算張哲寧和方一鳴不在乎,刺蝟頭等幾個兄弟在乎,總不能看著自家兄弟發達了就打算一輩子靠著人家大吃大喝做寄生蟲吧?
所以他們採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借。
無息借貸,誰的錄影廳想要開分店,誰的服裝店想要擴大經營,誰需要一筆資金作為週轉,張哲寧和方一鳴這裡來拿就是。
他倆借錢有個習慣,那就是從來不問對方拿錢幹嘛,借的數量只要是在他倆承受範圍之類,肯定二話不說。
這就是兄弟,比親兄弟還親的兄弟。
因為兩兄弟的率先反擊,並且沒有忘記一口鍋裡吃飯的窮苦兄弟,所以這幾個兄弟手頭有了流動資金,再加上本就不笨的腦袋,他們開始像火箭一樣迅速向上攀升。
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把,彼此照應,就會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張哲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這個土鱉終於開始起飛了,速度比火箭還要快,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本站訪問地址iouge 任意搜尋引擎內輸入: 即可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