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為大隋皇朝現下已經覆滅在即,無力迴天,所以守城兵將根本無心與前來攻城的李淵大軍決一死戰,很快紛紛卸甲歸降,建成,世民,平陽,元吉幾人不費吹灰之力就率軍進入長安城中,但是在他們身後,卻是他們的生母慕容水裳終因三十年來的殫精竭慮而氣血虛虧過甚,溘然長逝在長安城外的兩軍陣前,李淵因此而心中大為悲痛,但是此時此刻,他在兩軍陣前又著實不能亂了軍心,因此上也只得先強忍傷悲暫時將水裳給安置在一輛錦帳帷幔的華麗馬車上,跟著自己一起耀武揚威的霸氣入主長安城中。
此時皇宮大殿中眾多宮女太監已經四散而逃,只有少數幾個妃子公主躲藏在後宮中不知所措的嚶嚶哭泣,李淵父子自然沒什麼興致對女人動手,命人將這幾個妃子公主帶下去好生安頓之後即很快頒下諭令安撫城中百姓,待到城中局面稍稍穩定一些之後,李淵就立刻廢了現下已是自己手下敗俘的楊侑,在太極大殿中登基為帝,廢除大隋皇朝名號,改皇朝名號為大唐,年號稱為武德,直至此刻,李淵才以大唐皇后之禮將水裳給葬入驪山皇陵,和他的舅舅宇文邕永世相依相偎在一起。
自此之後,雖然李淵日日安坐在太極大殿的鎏金皇位之上,卻再也未曾起心冊封過一位扶正皇后,而因為建成,世民,平陽,元吉四人皆是水裳親生,因此上造成大唐皇朝現下迫切需要立時冊立一位東宮太子,以穩定朝廷上下人心,但是眼下的最大問題卻是,建成雖然貴為大唐皇朝的嫡出長子,在太原起兵的關鍵時刻,次子世民的戰功卻是更加被文武百官認可,李淵心中思忖不定之下特意將平陽給召來跟前試探,因為平陽的軍事才能自來比她的幾位兄弟還要更加強盛上一些,所以在建功立業這個問題上,李淵自然還是對平陽口中言詞很信服的……
平陽心知此次父皇特意召見自己前來,自己口中言詞必然牽涉到大唐皇朝千秋基業,因此上仔細斟酌思忖之下,還是很決然的向父皇諫言道,“若是朝中文武總以軍功論太子之位,那前朝的晉室南渡,中原之地延續百年的十六國之亂即是大唐皇朝的前車之鑑,”她說,“既然皇族中都開始不論尊卑長幼,唯軍功論,那朝中手握兵權的幾位柱國將軍,又有哪一個不想成為楊堅?”
此言一出,當真是一言點醒了李淵,因為當日楊堅以柱國將軍之位篡奪大周江山,現下自己又以柱國將軍之位篡奪了大隋江山,眼下自己雖然一手開創了大唐皇朝千秋基業,但是中原之地卻還是在四方紛爭之中,十八路反王尚未盡數歸附,若是不盡快設法為朝廷上下立出來一個雷霆不動的尊卑長幼規矩,那不日之後,大唐皇朝必然會似當年的晉王朝一般因為八王叛亂而陷入禍延百年的十六國紛爭亂局,天下百姓又要開始飽經戰亂,流離失所,這自然是李淵心中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因此上很快昭告天下,將建成立為當朝東宮太子,世民封為秦王,元吉封為齊王,希望以此來保住大唐千秋基業萬世長存……
但是現下大唐太子雖已冊立,而且是完全按照平陽意願而行,但是平陽卻以為自己眼下可是當真不能依照自己夫君柴紹意願安分守己的待在公主府中當她的尊貴公主,而是在府中日夜苦心設計,想要儘快滅掉中原之地上的其他各路紛爭勢力,因為現下雖然大隋皇朝已經覆滅,但是各路爭奪帝位的江湖勢力卻還在中原各地虎視眈眈,大唐皇朝現下根基並未真正安穩,只有設法儘快剿滅那些盤踞在中原各地的反王勢力,才能真正的恢復到當初大周皇朝的大一統局面。
但是讓平陽後來感覺很不可思議的卻是,雖然當朝太子卻是應該按規矩長年留守東宮,以監國身份協助父皇辛勤治理朝政,但是也斷不可以就這樣讓剿滅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淮陽杜伏威,黎陽翟讓,河東薛秦,涼州李軌,朔方梁師都,洺州裴炬,隴西薛舉,臨汾宋金剛和竇建德餘部劉黑闥的戰功盡數全都歸在秦王府名下,如此秦王府在長安城中的勢力愈加隻手擎天,無人可擋,長此下去必成大唐皇朝一個心腹隱患,平陽因此而多次在父皇跟前提及此事,但是李淵現下卻因為自己母族的鮮卑血統,而急於要向天下百姓證明自己是中原之地正統,因此上開始大肆推崇三清一脈,打壓佛門一脈,但是偏偏太子建成因為幼年時曾在曇華山上被寄養過一段時日,而對佛門一脈心存敬畏之極,若不是因為自己這個當朝太子身份,早就跑回去曇華山上淨心修行去了,李淵為此而大為惱火,竟然一氣之下下詔要滅盡中原之地佛門一脈,平陽那時剛才在公主府中產下幼子柴令武,本來正在氣血極度虧虛之中,乍然聽到父皇此道詔令,心知如此必會重蹈當日大周武帝宇文邕覆轍,心急之下不顧及自己產後虧虛匆匆翻身上馬趕來宮中勸阻父皇,卻未曾想到在半路上即因為馬背顛亂而一不小心造成大出血之狀,被隨行侍從慌亂抬回去公主府中之後沒幾日即病篤不治,臨死之前只願自己以軍中之禮下葬,李淵傷心之餘特意下詔准許平陽以軍禮而非公主之禮下葬,因此上平陽公主也自此成為大唐皇朝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軍禮下葬的一國公主……
(二)
隨著中原之地上那些對大唐皇朝虎視眈眈的各方紛爭勢力被一一清剿乾淨,長安城中看似是一日一日的繁華錦瑟,歲月靜好,但是其實誰心中都知,這世上本沒什麼真正的歲月靜好,只是死掉的人不會說話,而活著的人卻要一日一日的努力裝作是一切都風平浪靜的端莊樣子而已。
雖然直至而今,長安城中還是似往日一般的晴空萬里,風平浪靜,但是李淵卻在太極大殿中的至尊帝位上一日更似一日的感覺到了長安城中激流暗湧的緊張氣氛,這樣的緊張氣氛來源於長安城中勢力強大的佛道兩脈,因為當日在朝堂上太子建成將自己的滅佛詔令給一意擋下,佛門一脈現下和太子建成的關係日漸糾葛不清,而道門一脈現下也已盡數投靠在世民手下,如此下去,長安城中必然將會是一片勢不可擋的驚濤駭浪,這是讓李淵現下心中最為憂慮不安卻又著實是無計可施,無可奈何的一個心腹大患。
當初在齊雲山上,李淵曾經問過南華上仙,世間既然已經有了那些隱遁深山的修仙門派,為什麼卻又橫生出來佛道這樣的塵世香火信奉,南華上仙那時只說凡人七情六慾所忠所愛之事本是無一能夠天長地久,未免他們因情慾毀壞而極端行事,為禍世間,只能暫且施捨給他們一個可以讓情慾長久所忠信奉,畢竟凡人百歲,終有一死,若是一個虛幻信奉能夠將他們騙到陽壽將盡之日,對他們而言倒也確是算是一件好事,餘下之言,李淵當時自然是再也未曾多問,只是未曾想到在現下的長安城中,佛道兩脈信奉竟然會成為李淵心中最為擔心的一個兇險前兆,而這個兇險前兆自然是因為世民一直自以為在大唐皇朝的創立中戰功卓絕,當初被立為太子的本該是他而不該是他兄長建成。
李淵知道不管這一切是不是因為秦王府中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等人的極力煽風點火,挑唆蠱惑,也不管世民身後的山東士族和建成身後的關隴門閥現下已經在朝廷上下明爭暗鬥到什麼地步,眼下最為緊要的事情當然是建成和世民之間的皇儲之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激烈地步,所以為了大唐皇朝的千秋盛世,李淵只能私下裡將建成召喚來自己跟前,直言問他,“若有一日,皇儲之位易主,你該怎麼辦?”
“父皇不必擔心,建成未必非要當這個皇上,”
“可是朝中那些支援你的文臣武將,他們是不會同意你放棄皇位之爭的,”李淵無奈。
“無妨,他們可以隨時轉投他人勢力,何況二弟也非那般不能容人,”他說。
“好了,你先下去吧……”
……
……
幾日之後,李淵又將世民召來,問他,“若是有人說你有反叛之心,你該怎辦?”
“父皇此話何意?”世民眼神中頓時流露出來一股深晦之極的異樣。
“沒什麼,只是隨口一問,”
“父皇,難道非要兒臣以死明志不可?”
“你這是說的什麼話,父皇的江山遲早也是你們兄弟幾個的,但是現下這個樣子,你是要父皇來日以長江為線,將江山分作兩半,你和建成一人一半才算滿意?”他問。
“父皇,萬萬不可,如此一來用不了多久,大唐皇朝就會立刻成為四分五裂,群雄紛爭之態,”世民急急勸道,“若是父皇當真不放心兒臣,兒臣很快就會向父皇你表白心志,”他說。
世民說完即急速轉身自皇宮中回去自己王府,此時府內已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高士廉,許敬宗等多名謀士武將聚集,在世民向府內眾人直言今次入宮情況之後,眾人均感覺到事態嚴重,皇上已經對秦王起疑,自來帝王家親情寡淡,若是當真等到皇上疑心深重之下對秦王和府內眾人做下什麼不利之事,不如趁早做下孤注一擲的殺伐決斷。
因此在眾人仔細商議下,世民最終決定趁父皇和兄長對自己還未加過多警惕防範時發動一次突然宮變,即是不能逼迫父皇立刻退位,也能趁機殺掉太子建成,威逼父皇將自己立為當朝太子。
後來在眾人的幾經設計謀劃下,世民最終於在武德九年六月十八這一日在玄武門前一舉發動宮變,一箭射死太子建成,當時正跟隨在太子身邊的皇弟元吉也一併被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恭所殺,之後世民迅速派人衝入宮中將父皇控制起來,緊接著自己親自帶人衝入東宮之中誅殺了建成五子,齊王府中的元吉五子也一併被世民手下大將徐世績帶人誅殺殆盡,此時李淵雖然已經在宮中盡數知曉玄武門前之事,卻已經是再也無力力挽狂瀾,一手迴天,只得親筆下詔將世民立為當朝太子,數月之後又親自下詔將大唐皇位禪讓給了世民,自己退居到仁壽殿去當一個頤養天年的當朝太上皇去了……
世民在太極大殿中登基繼位之後,立刻將年號改為貞觀,並且迅速出手平定了北平府羅藝之亂,自此開創出來大唐皇朝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他特意將之前跟隨李建成的魏徵,馮立,薛萬徹收為己用,還將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長孫無忌,李孝恭,高士廉,侯君集,虞世南,魏微,許敬宗,柴紹,程知節,段志玄,劉弘基,秦瓊,徐世績等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畫像置於凌煙閣中,以此警示自己勤於政務,禮賢下士,終於讓大唐皇朝成為盛極一時的天朝盛世,但是因為有了玄武門之變先例,大唐皇朝自此之後的歷任皇位交接都是在刀光血影的生死拼殺中血濺三尺而成,當然這一切自此之後和齊雲山上卻是再也沒有任何相干,因為齊雲山上現下也正在發生著一樁不差於玄武門之變的逆天之變,但是此事緣起,卻還是因為當日那個差點在帝皇山上的斬妖臺上被活剮成美人魚片的鮫女靈瑤……
……
……
當日因為翦水花裳帶著三千妖兵去攻打帝皇山,鮫女靈瑤因此而趁亂僥倖自斬妖臺上逃脫,但是也因此而徹底激怒沐水塵劫,誓要將天荒之境中一眾反叛妖孽盡數剿滅乾淨,因為當時正有上萬妖孽聚集在舟山上飲食靈脈源泉之水,沐水塵劫私下裡令那個自幼被自己親手廢掉五識卻好心替他開了天眼的孽障弟子沐水塵鳶悄悄潛入舟山島上向那些妖孽爭相飲食的靈脈源泉中投入一枚奇異丹藥,沐水塵劫當時並未告知給沐水塵鳶這枚丹藥到底是何用處,沐水塵鳶因為自幼被沐水塵劫非常嚴苛對待,心中十分想要得到沐水塵劫對待自己的一句肯定和稱讚,所以分外小心的潛上舟山去順利完成任務,回來帝皇山上之後沐水塵劫果然賞賜給了他一卷自紫皇峰上的藏經閣中仔細挑選出來的上古秘笈,讓他依照此秘笈專心修持,但是沐水塵鳶卻在此捲上古秘笈上大驚失色的發現了一樁驚天隱秘……
原來據這捲上古秘笈上記載,前日師父讓自己悄悄潛上舟山去投入靈脈源泉中的那枚丹藥,叫做溺魂丹,此丹只需以一滴亙河溺水加上見血封喉奇毒,以上古秘法煉製即可,煉成之後丟進靈脈源泉,此後只要是喝了這加了溺魂丹的靈脈源泉之水,讓丹毒順著奇經八脈蔓延,半月之內必定會在活生生的身體內消魂滅魄,點滴不得殘存。
因為靈脈源泉除卻能將元神與新造妖身融合,起死回生之外,也可以讓眾妖喝下之後滋養身內真氣,所以舟山上才會一時間聚集了如此眾多妖族族眾,沐水塵劫下定決心要以溺魂丹將現下正在舟山上聚集的這上萬妖孽消魂滅魄的滅殺乾淨,所以有意讓沐水塵鳶潛上舟山去將溺魂丹給丟進靈脈源泉之中。
沐水塵鳶順利完成任務之後自舟山上千裡迢迢的返回來媧皇殿中等待被師父溫柔稱讚,卻無意間在這一卷師父親手賞賜給他的上古秘笈中驚駭發現了上面記載的溺魂丹隱秘,這才知道師父竟然是要讓那些在舟山上以靈脈源泉將養妖身的一眾妖族族眾全數魂消魄滅,點滴不得殘存。
塵鳶以為雖然這些妖族族眾長年和師父為敵,但是如此趕盡殺絕也確是非常殘忍,不得已自作主張瞞著師父私下裡又千里迢迢的返回來舟山上大開殺戒,將舟山島上上萬妖孽一個不剩的盡數誅殺殆盡,為的只是讓他們的三魂七魄在被丹毒浸入之前自妖身中分出,雖然此生命止,但是好歹也算是替他們保住了自己的三魂七魄。
但是沐水塵鳶卻是怎樣也未曾想到,自己在舟山上大開殺戒時,翦水花裳偏巧正和靈瑤一起趕來舟山島上,因為靈瑤當日雖然有幸自斬妖臺上逃脫,但是因為身內奇經八脈已經被那個沐水塵劫出手廢掉,因此上在狼狽逃回來天台山上之後,花裳就急著請聖源樹神出手替她醫治,靈瑤因為本是鮫族中人,當然知道靈脈源泉對自己傷體恢復大有好處,花裳因此上才特意一路上親自護送著靈瑤急急趕來舟山島上,卻不想眼前沐水塵鳶在舟山島上手中一把青冥斬妖劍刀光血影的殺紅眼的慘烈一幕將二人給驚嚇得差點當場昏死過去,靈瑤見狀急忙帶著花裳一起潛入東海之中驚恐躲避起來,直到沐水塵鳶親手施法將靈脈源泉封印之後轉身離開舟山島上揚長而去時,才一臉驚嚇不已的自水中小心探出頭來……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