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整個宇宙在證明。
只要月亮還圍著地球轉,只要地球還圍著太陽轉,這個理論就是正確的,任何的置疑在這亙古不變的體系下都是脆弱的,就想那紙燒過後留下的餘燼,不需風吹,就自行崩潰。
《諾蘭時報》為了爭口氣,特意取了個十分震撼的標題。
《連父神都逃不過的公式》
當然很快遭到了教會的抨擊,說這是譁眾取寵。涉嫌汙衊,表示強烈的譴責與憤慨。
韋恩當然也是高興壞了,自己當初之所以沒寫出這個公式,就是希望有人發現。他所有的功勞都被自己佔了,那會嚴重打擊其他學者的自信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他只做個學科開創者與鋪墊者就足夠了。
而且他也看到了機會,按照趨勢。理科的學者數量將來將會大大的高過傳統學者,而且還會迎來很重要的成果爆發。在這種情況下,高階學者顯然是不夠用的。但大學士又一直被帝國學院壟斷,韋恩一直找不到缺口。
現在韋恩找到了突破點。
接著他吩咐下去,一定要給亞西恩辦個轟轟烈烈的慶功宴。同時頒發大學士稱號。
雖然遭到一些人反對,韋恩都用統一的理由反駁。
“誰說只有帝國學院頒發大學稱號了,諾蘭研究院差哪裡了。”
為了顯現儀式的重要,韋恩邀請了諾蘭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就算不想來,但誰不敢給韋恩一個面子,捧捧場。
同時韋恩頒發了尼爾斯金制獎章,真的是全金的,不像某個獎說是金制,但其實是鍍金的。心腸大大的壞。
同時贈與了一百金幣作為獎勵。
這場面,加上亞西恩的貢獻,尼爾斯獎一開始就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能獲得這個獎章自然是無數學者的夢想了。
現在熱學與力學的主體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第一次工業革命真的要來了。
這次他打算出手了,再拖下去就晚了。其實韋恩真的不像出風頭,他估計以後自己的名聲夠響亮了。
“戰爭之王尼爾斯·韋恩四十五世、物理、基礎化學、三權統一、自由和平等之父、西北天空的雄鷹......”
想到以後現代史一半都是自己,韋恩就覺得頗為不安,會被學生戳死的。
所以能留給他人的成果,他儘量留著。有的實在需要時間磨,他就擼起袖子自己幹了。比如材料。
說起材料,韋恩恨不得現在就成立一個材料研究院。整天就是研究不同物質混合會產生什麼結果。
比如醬油加醋是什麼味道。
真的是惆悵啊,現在韋恩又遭遇到了材料卡脖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