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盤上幾道深深的溝壑,上面還有鐵絲。赫然是科瓦奇的防線圖。
“首先是炮擊,要覆蓋幾千米的範圍,起碼要五百門。考慮到炮管冷卻,需要一千五百門火炮才能保持三天不間斷轟炸。就算每10分鐘一發炮彈,就要消耗七萬多發炮彈”
馬爾斯砸砸舌。
“我們在東線消耗的全部彈藥也才5萬多發,而他們只是第一場戰役就能用這麼多彈藥。後勤壓力一定不小。”
副官補充道。
他們正拿著《諾蘭時報》提供的報道推演戰爭的過程,這次的報道不像以往那麼模糊不清。十分詳細的介紹了戰爭的過程。顯然是得到了上層的授意。
“不單單是後勤,他們的戰術配合也是巧妙絕倫的。一個旅正面進攻,再讓一個團繞後。要是正面進攻被阻擋,那麼這個繞後的兵團就危險了。”
“的確,科瓦奇的地形崎嶇不平,非常難行進。他們敢用這種戰術,說明他們對自己的實力非常有信心。”
另一個將領在接過長杆指著沙盤上一個地區說道。
“他們還敢讓步兵在炮兵的掩護下衝到敵人陣地四十米處。這要是換成我們,我離敵人一百米時候,就要叫停炮兵了。”
“看來不僅裝備上,就算是軍隊間的組織配合,對戰術的理解我們也遠遠不及這個組建不到一年的軍隊。”
這句話無疑說到分析戰鬥的將領們的心坎裡了。
馬爾斯在心中不住的想到,幸好韋恩站在他們這一邊。不然就夠他們受的了。韋恩這一仗打得漂亮,不僅壓迫了斯圖亞德,將其收入麾下。還震懾了國內,讓所有的貴族都看到了他的實力。在議會上讓著尼爾斯家族幾分,帶來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
戰爭是什麼,勝負嗎?不!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韋恩無疑做到了。
有人說對戰爭有三種理解。
戰術級:能打贏一場千人規模的遭遇戰。
戰略級:懂得從大局上考慮一場戰爭的總體模式,每場戰役的基調。
國家級:從國家的角度理解戰爭,能考慮到戰爭的後果。可能戰爭剛開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韋恩無疑在第三層,即使第一集團軍遠征失敗,他也撈到了了足夠的好處。第二集團軍已經佔領三個城市,魯恩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實力,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倒向他。
戰爭豈止是沙場上的打打殺殺那麼簡單。
馬爾斯眼神微闔,思緒泛起。想著自己研究了一輩子戰爭,到頭來還不如一個二十多歲的小毛孩。啞然一笑。
而他佩服的人此時早已在藤椅上呼呼大睡。
旁邊的茶几上就是印有科瓦奇之戰的《諾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