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西廠督主雨化田求見。”
“召”
聽到雨化田求見,朱由檢立即讓他進見。
雨化田進入房間躬身施禮:
“奴婢雨化田,參見陛下。”
看著雨化田一臉的風塵僕僕,朱由檢問道:
“人找到了嗎?”
雨化田急忙拱手回稟:
“回稟陛下,宋應星已經等候在外面。
“快,讓他來見朕。”
“遵旨”
雨化田立即退出房間去傳宋應星見駕。
這個宋應星可不是一般人物,必須介紹一下。
宋應星(1587年1666年,字長庚,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明朝著名科學家。
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
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
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
而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在崇禎時期曾做過廣州知府,後來看不到希望就辭官回到老家。
宋應星的主要貢獻,表現在他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面的知識作了一個總結性的工作。
同時也對技術經驗作了總結性的概括,並且使它們系統化、條理化,然後著述成書使之能夠流傳下來。
宋應星所著書籍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在農業方面宋應星對水稻浸種、育種、擂秧、耘草等生產全過程作了詳盡的記載。
他還指出了水稻種植中值得注意的各種問題。
在手工業方面,宋應星力圖運用定量的方法,他在敘述生產過程時,特別注意原料消耗、成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數量關係。
尤其是《機械》篇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滷等農業機械工具,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
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
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合物(爐甘石煉製黃銅的方法。
是人類歷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不要說明末沒有鋼,其實明末已經擁有十七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鋼鐵冶煉流程。
那就是明朝末期的冶鐵流程。這個流程的鋼鐵產量與質量,均為此時代的世界之最,至少領先世界60年。
可惜他很多嘔心瀝血領先世界多年的著作,都被東擄夠韃子焚燬,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見到朱由檢後,宋應星立即抱拳施禮:
“草民宋應星,參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