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的話,讓戚繼光鄭成功都是頻頻點頭。
大明未來能有此判斷力,讓他們很是欣慰。
戚繼光指著地圖說道:
“戰爭,消耗著國內大量的民生與資源,跨海作戰消耗更大,拖得久會使國力下降。
如果明軍無法在短期內在日本戰船速戰速決,結束與日本的戰爭,那麼就會面臨陷入泥潭的致命戰略弱點。
明必須求快、準、狠!打的迅速,不墨跡,堅決不和德川幕府打長期消耗戰。
大阪位於本州島中部,是日本傳統關東與關係地區的交界地帶,也是日本的堅城之一。
從下關到大阪這一路上,有著福知山、豐岡、龍野、崗崎等十餘個藩,我們分兵兩路。
一路有毛裡求刺率領下關明協軍帶路,協助黃明和小虎隊,從陸地上牽制他們的兵力。
另外一路有本都督和海軍從海路發動打擊,明天一早出兵。”
“是”
明軍將領齊聲領令。
毛利則躬身施禮:
“請天朝都督放心,我們一定會協助明大軍打好這一仗!”
有事情幹,幾個日奸很興奮,他們覺得,酒井忠勝矇昧無知,連自己惹了一個什麼樣的敵人都不清楚!
大明的天軍豈是幕府能對抗的了的?那種炮火實在太猛烈,以日本現在的力量,絕對不可能是大明的對手。
既然鐵定會輸,還不如早早的投靠大明,站在勝利者的隊伍裡,享受勝利的果實。
這個時候,日奸和漢奸的思想,罕見的重合,這或許就是全世界統一的賣國思想吧。
兵貴神速,第二天一早,戚繼光鄭成功率領大軍,從下關出發,由大明海軍運送,向大阪駛去。
海軍主力並未直接向大阪發動進攻,而是將的登陸地點選在了距離大阪五十里外的神戶。
六十年前,豐臣秀吉結束日本戰國亂世,實現日本統一大業後,曾在神戶外交的有馬溫泉舉辦有馬大茶會。
自那以後,神戶成為西日本前往北海道的北前船的重要據點港口,同時也是西國街道重要的宿場町。
戚繼光的目標是大阪,大阪作為幕府軍在日本本土作戰的前沿陣地。
也是後勤保障基地,是日本運輸船隊和海軍的臨時錨地,也是日軍後勤物資的集散地。
德川幕府一直都在提防明軍進攻大阪,在大阪集結了重兵和設定了眾多炮臺,戚繼光決定先打神戶試試。
明軍想要控制大阪灣,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神戶的六甲山炮臺,這是大阪灣的陸上門戶,一旦明軍佔領了炮臺,就可以長驅直入,深入大阪港灣。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大阪炮臺,兩個炮臺互為依託。
六甲山炮臺是陸防炮臺,主要守衛大阪灣的側後方,抵禦可能來自陸地的進攻。
大阪炮臺則是海防炮臺,主要抵禦來自海面上的攻擊。
六甲山炮臺位於境內最高點的六甲山上,山體並不險峻,最高還把九百多米,周邊丘陵地帶遍佈密林,還有一些城鎮。
六甲山炮臺修築有高達五米的胸牆,胸牆上堡壘密佈,只有南側有一個出口,將炮臺與六甲山周邊山體隔絕開來,使得炮臺成為一個高出周圍地形地貌的獨立軍事堡壘。
原本德川幕府在六甲山炮臺佈置了八百人,當他們得知大明出兵時,酒井忠清為了加強六甲山炮臺的防禦力量。
把宮川藩的兩千人馬調到神戶,部署在六甲山炮臺協防。
日本海軍被滅,明軍艦隊輕鬆開進大阪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