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要到賀歲檔才有答案。
而隨著光影七傑們相繼殺青的熱度過去,新的熱度罕見的從歌壇開始爆發,幾首歌曲,忽然就火遍了全國大街小巷乃至點歌房——
白亦和立傘發新專輯了!
率先引起關注的專輯自然是白亦這張,畢竟白亦是華夏歌壇的天后,一舉一動都有著無與倫比的關注度,所以新專輯一經發布,就有無數歌迷進行了第一時間的試聽,結果只是專輯的第一首歌,便引發了無數歌迷的熱情。
這首歌叫《泡沫》。
認真聽《泡沫》這首歌,歌迷似乎能在沉穩低吟中聽出愛與承諾的脆弱,同時這首歌也能爆發出巨大能量,就像看透這愛情泡沫而破繭新生,愛情如泡沫般唯美動人,但是用手輕輕一碰就破。
珍惜感情。
很簡單的道理,很簡單的傷感情歌,甚至就連旋律也不算複雜,就這麼直接火了起來,登陸許多歌曲單日試聽量的榜單前五名。
為什麼是前五名?
因為這張專輯中,還有更受歡迎的歌曲,歌名叫做《紅豆》,這首歌曲的歌詞本身就很美,畢竟是林夕操刀的作品,據說在這首歌的填詞部分,是林夕看到電視上播放著某部日劇,劇中女主角在煮著紅豆,因為心裡想著一會兒要和深愛的男朋友說分手,結果不小心把紅豆煮糊了,從而激發了林夕的靈感。
於是,林夕的腦回路開始跟著電視劇的劇情走。
一邊看電視一邊想歌詞,從而創作出了《紅豆》這首超級經典的歌曲,而這首歌的魅力,也是讓無數歌迷沉迷其中,甚至有許多樂評人認為,《紅豆》堪稱情歌典範!
它的流行是必然的!
因為除了歌曲旋律本身的動聽之外,填詞部分細膩纏綿的筆鋒也為歌曲增色不小,而白亦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彌散,但是形散而神不散,特別是中間飽含的情感,流露自然,令人乍聽之餘,便是產生了耳朵懷孕般的感覺。
另外。
除了《紅豆》與《泡沫》,白亦這張新專輯中,還有一首歌,也是吸引到了歌迷的耳朵——
沒錯,就是《匆匆那年》。
這首《匆匆那年》是某部青春類題材同名電影的主題曲,也是王菲和張一白繼《將愛情進行到底》主題曲《因為愛情》後的第二次合作,王菲為了更好的演繹這首歌,對歌曲進行了兩次錄音。
白亦的風格和王菲不同。
但單純論嗓音的出色程度,白亦並不遜色於洛遠記憶中那位歌后,當白亦那動人的聲音配上感人的歌詞出現,似乎每一個音符都在敲擊著聽眾的內心,再苛刻的樂評人,在聽到《紅豆》,或者《泡沫》以及《匆匆那年》的時候,都很難掩飾自己的喜愛之情——
就像樂評人陳江所言。
你很難去客觀評價《紅豆》、《泡沫》以及《匆匆那年》這三首歌,因為這三首歌在你聽到的一瞬間,就已經把你征服,這個時候你所描繪的所有字眼都將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而這對許多自詡公正的樂評人而言,本身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啊……
聽完歌后,再聽立傘。
很多人的順序都是如此,儘管兩人的專輯是同時釋出,而立傘的專輯中,第一首獻給歌迷的歌曲,便是《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