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方召的劇評是從各大細節分析《琅琊榜》的話,那麼吳悅就是以劇情本身作為角度出發。
“一夕之間。”
“那個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沒了曾經的整個世界,彷彿時間停駐一般,永遠留在了烈火梅嶺。餘下的,只有滿目灰燼。”
抒情是吳悅的劇評風格。
她在劇評中道:“昔日的戰友沒死於敵人的刀鋒下,卻迎來自己人的無情屠殺,而後他削骨撥皮改頭換面,為平反大計謀劃無數年,一顆赤子之心,終究是顛覆了朝堂勢力與天下風雲,自己卻如花蕊凋零於風中。”
看到這裡。
很多人又忍不住要淚崩了。
吳悅也一樣:“我一直是個俗氣的人,想要梅長蘇的生命得以保全,想要讓世人知曉林殊的光榮一生,想要他和一直愛著他的霓凰雙宿雙棲盡享安樂……”
可惜結局不是這樣。
結局是:“鄰國合力來犯,朝中無人,大梁危矣,梅長蘇用自己生命最後的三個月,來重拾那如霜的傲氣和骨子裡的鐵血剛強。”
這是必然。
林殊已經死了,這是梅長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內心的一些折射。
“他是梅長蘇。”
“但他也是少帥林殊。”
“林殊就是要生於戰場死於戰場,最是無奈痛心也最是安慰豪情,短短一生三十年光陰從未辜負一分一毫,這樣的結局,對我們而言也許很虐很悲,但於林殊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慰藉?”
吳悅的總結讓很多人釋懷。
在總體基調上,《琅琊榜》就偏壓抑,梅長蘇的肩膀上揹負著七萬忠魂,每一次計劃都舉步維艱。
“也許這是宗主想要的。”
“求仁得仁也是個不錯的結局。”
“本來哭慘了,看到劇評忽然又覺得一切還好,宗主死去心中未必是悲傷的,我們又何必耿耿於懷。”
“劇情早有伏筆。”
“梅長蘇答應過樑帝不管是梅長蘇還是林殊都不會出現在朝堂之上,但是隻要他活著就不免摻手朝堂政務,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給自己設定的結局就是死,而且他自己說過,梅長蘇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給赤焰軍洗清罪名,事已成,他也就走了。”
“……”
除了梅長蘇之死,還有一個角色也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那就是在劇中相當於boss一般的梁帝。
最後一集。
張乾正可以說是演技大爆發!
被眾臣孤立,要求當年錯判的赤焰舊案,面對外甥林殊,回憶過去,他說的臺詞也是是超級虐心:“朕抱過你,帶你騎過馬,陪你放過風箏,你記得嗎?”
某種意義上而言,張乾正是反派。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反派,都讓觀眾動了惻隱之心,一部劇做到這份上,不得不讓人感慨。
不止一個梁帝。
此前的太子,此前的譽王,此前的夏首尊,此前的謝侯,哪一個反派的倒下不是引發觀眾滿滿的唏噓?
或許這就是《琅琊榜》的成功之處。
不過《琅琊榜》的成功,不僅僅在於主角,也不僅僅在於反派……
ps:終於把《琅琊榜》播完了。
ps2:感謝寧曉佳同學成為本書的第二個盟主,汙白以後會把加更全奉上。
ps3:11月1RB書上架,還有三四天的公眾時間,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援,《文娛萬歲》的整體劇情目前只寫出了冰山一角,後面會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