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是法華寺的一位尊者建立的。
金山寺,可以說是法華寺開枝散葉的結果,類似這樣的寺廟還有很多。
因為整個西部地方太大,單單依靠佛門三大門派很難完全輻射得到。
所以,金山寺這樣的小門派便由此而生。
當佛門的追殺令來到金山寺之時,一個面色愁苦的老和尚卻是雙眼一亮。
他看著畫像,只覺得非常熟悉,接著腦海裡回想起了幾年前,自己前往燭龍殿所發生的一幕。
那一天,同樣一位頭戴面具的神秘人從燭龍殿走出,獨鬥覬覦燭龍殿傳承的大批修士。而那面具的樣式,與此次追殺令上的敵人一模一下,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同一人。
而這位老和尚,如果孟途在此,同樣會感到熟悉,那就是與孟千鈞有著些許恩怨的了空。
沒錯,了空正是當代金山寺的主持,師承法華寺。
這一次的敵人大鬧法華寺,讓得法華寺損失了不少弟子。
還有了虛被殺,這些都讓法華寺心痛不已。
作為法華寺出來的了空,同樣對這神秘人痛恨不已。
當看到畫像的一瞬間,了空便起了心思。
接著,了空拿出音鈴,開始打聽起來。
而一直在朝楚國進發的孟途對此一無所知。
此時的孟途沒有隱瞞行蹤,因為此時是以他本來面目行走,所以不怎麼擔心追殺令的事情。
西部的整個氣候非常炎熱,常年不見雨水。而佛門便是看中了這樣的地方,經常的使用手段為貧苦百姓行雲布雨,獲取信仰之力。
就在孟途不遠的地方,有著大片麥田,麥田的田埂上,有著一群普通人,圍繞著居中的一個年輕和尚。
年輕和尚唇紅齒白,眉清目秀的,煞是好看。
和尚雙手合十,不停的唸叨。
同時,隨著年輕和尚的唸叨,這一片天空突然聚攏了大片烏雲。
不久,便有雨水不停的落下,澆灌麥田。
這些久未見雨水的貧民在雨水中歡呼雀躍。
待一場雨水落下,年輕和尚朝著感謝的人群行禮,接著便轉身離開。
離開之時,年輕和尚遠遠的看了眼孟途,行了一禮。
孟途昂首回禮。
接著,孟途摸著下巴,開始思考起來。
這佛門有意思啊,不辭辛苦的使用大神通,為普通百姓行雲布雨,收集信仰之力。
難道信仰之力比靈力更加厲害不成?
“這也是一條道路啊。”
孟途想了很多。
據說信仰之力並不儲存在丹田之內,而是在腦海修煉一尊法相金身。
佛門的一切修煉都是建立在這尊法相金身之上,法相金身越強,佛門的修士越強大。
孟途的丹田破碎,如果不是肉身強大,很難做到如今堪比涅元境的地步。
而肉身的突破非常困難,每一次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打破極限。
比如此時的孟途,已經踏入了通脈境,如果想突破下一個境界,那就只有打破肉身極限,開啟肉身神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