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電影,李聲耀實際上在確定拍攝《邊境殺手》後,就開始思考了。
最近一年的情況,《邊境殺手》的票房口碑和獎項,讓他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應該僅僅拍攝賺錢的電影,他要製作即能賺錢,又有好口碑,最好還能拿獎的電影。
要在電影史上留下名字,這樣才不負穿越一回。
而這樣的電影,毫無疑問屬於絕對的精品,不僅僅有商業價值,還有很高的藝術性,非常難找。
李聲耀考慮了很久,最後打算新電影確定為《1917》的漢化版——《1937》。
在李聲耀前世,《1917》是一部2020年公映的戰爭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兩名大英士兵穿過重重障礙,將重要情報送達另一端的友軍,拯救了一千六百名士兵的故事。
由於這部電影上映的時間比較特殊,加上這部電影在內地幾乎沒啥宣傳,因此在內地票房一般。
不過《1917》全球票房很不錯,拿到了三點八四億美刀。
普通士兵穿越戰場送情報的故事非常多,李聲耀不需要擔心拍這個電影,會有人跳出來說是抄襲。
實際上他會安排人去尋找1937年淞滬會戰的事蹟,他相信可以找到某位勇敢的前輩穿過戰場,將重要情報送給了友軍的英勇壯舉。
他提前把這個型別的電影拍了,以後好萊塢拍攝《1917》,他還要指責好萊塢抄襲他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充滿了正能量,過審很容易。
而且這部電影屬於戰爭電影。
內地觀眾其實很喜歡看戰爭片,《集結號》,《八百》,《長津湖》都是戰爭片。
《1917》在內地票房一般,除了時間特殊,幾乎沒有宣傳,最主要的原因是內地觀眾很難共情,這是講述大英士兵的故事。
如果把故事背景放在淞滬會戰,主角是華夏人。
李聲耀相信電影絕對能吸引很多觀眾。
而李聲耀之所以選擇漢化《1917》,除了這部電影票房好,更主要是這電影開創了電影史上的一個新紀錄。
這個新紀錄就是偽一鏡到底拍攝。
《1917》整部電影看下來,似乎沒有鏡頭剪接,只有一個長鏡頭,就像是兩個士兵跑了一整天,鏡頭跟著拍了一整天。
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有長篇電影這樣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1917》拿到了很多大獎。
重量級的獎項有次年金球獎的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電影,還有奧斯卡的十項提名,以及攝影,配樂,視覺效果三個獎項。
此外在大英的“奧斯卡”——電影學院獎中,拿到了九個提名,並且獲得了其中七個大獎,成為了2021年大英電影學院獎收穫最多的電影。
整部電影僅僅一個長鏡頭,這個噱頭足夠吸引人了。
這樣的嘗試很容易引得那些搞藝術創作的電影人欣賞。
《1917》自然不是真正的只要一個鏡頭,但相對於一般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剪接的確比較少,一共二十二個剪接點,最長的一段鏡頭有八分鐘,其他鏡頭至少三分鐘。
八分鐘的長鏡頭,足夠長了,正常的人步行八分鐘,都能走兩里路。
因為剪輯少,全部都是長鏡頭,這就要求演員流暢的演一大段戲。
對於攝影師,道具師,演員,導演都是巨大的考驗。
李聲耀選擇漢化《1917》,製作成功了,那的確能獲得巨大的榮譽,不說奧斯卡,像是拉斯帕爾馬斯國際電影節必然會很歡迎。
但萬一失敗了,畫虎不成反類犬,那很可能會成為影視圈的一個笑柄。
所以選擇這一部電影,機遇與危險同在。
李聲耀沒有遲疑,他寫好了劇本,隨後就交給廣電申請拍攝許可證了。
……
這一天上午10點,李聲耀正在家裡寫《1937》的策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