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中遼省的氣溫應該是最暖和的,但相比與南方來說,還是比較冷。
李聲耀最近幾天就一直在遼省轉悠,他先後去了大連,盤錦,錦州,丹東等等城市。
這些城市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屬於遼省,二是都臨海。
他之所以去這些城市,則是為了堪景。
《海邊的大連》劇本已經寫好了,不過這個“大連”可以是錦州,也可以是丹東。
他希望在一個漂亮的,有故事的城市拍攝這部電影。
恰好他想走一走,看看美麗的東北,就親自出來選景。
在李聲耀確定同時籌備三部電影后,很多地方文化廳都聯絡了他,希望他去那些個地方製作電影。
就像是《海邊的大連》這部電影,錦州,盤錦,青島,唐山,滄州,連雲港,寧德,廈門等等城市的文化廳都聯絡過他。
除了遼省的城市,其他城市都給李聲耀直接拒絕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需要一個會下雪,天氣比較冷,冬天陰陰的地方。
李聲耀直接就排除了遼省之外的城市,他覺得其他地方不夠冷。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千禧年之後,與東三省有關的電影,拿獎運還不錯。
拿到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的《白日火焰》就是在東北拍的。
拿到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的《地久天長》反應的是東北家庭的故事。
東北這塊地方在內地曾經比較富裕,後來迅速衰退,有比較明顯的大變革,比較有故事感。
所以李聲耀早就將《海邊的大連》定在遼省的一座海邊城市。
具體哪一座城市,需要他親自去堪景。
像是《三塊廣告牌》和《愛樂之城》一樣有很多地方的文化廳聯絡李聲耀。
不過《三塊廣告牌》的故事比較敏感,裡邊女主角會火燒警察局,最後還會夥同暴躁警探去幹一件違法的事。
這個故事沒辦法放在內地拍攝。
李聲耀考慮過放在漂亮國,黑一把人類的燈塔。
不過考慮到漂亮國的拍攝成本,他還是放棄了。
他打算將這部電影放在泰蘭德。
而《愛樂之城》競爭的城市就更多了,滬城,廈門,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等大城市的文化廳都聯絡了李聲耀。
他需要認真思索之後,再來確定具體的拍攝地點。
這一天晚上,大連的氣溫只有十度左右,寒風呼呼的吹。
昏黃的路燈下,樹枝光禿禿的,街道上的行人都戴著帽子,低著頭,行色匆匆。
“嘀嘀嘀!”
汽車行過,時不時按喇叭。
這座城市的確非常有感覺,很漂亮,還有歷史。
李聲耀在遼省的幾座海邊城市轉了一圈,最後還是選擇了大連。
國貿大酒店的包廂裡,文化廳的幾位領導坐了一半的位置,李聲耀和幾個副導演坐了一半的位置。
在他左側,坐著一名四十幾歲,圓臉,身高足足有一米九,看著一百九十斤的壯漢。
這個壯漢是大連文化廳的一位小領導,叫王謙。
“李導,我幹了,你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