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上午9點,港島這邊依舊有陽光,不冷不熱,伴著緩緩的秋風,正適合旅遊。
在九龍的一處居民樓前,《寄生蟲》劇組聚在一起。
李聲耀拿著喇叭,宣佈《寄生蟲》正式開機,隨後鞭炮聲響起。
一對南派舞獅在街上舞動,一個小型的中式樂隊伴奏。
如此熱鬧的場景,很快吸引了很多路人圍觀,不少人拿出了手機,記錄此時的畫面。
劉德樺自然是最受關注的人。
不過李聲耀身邊圍了更多的記者。
“李導,《寄生蟲》開機了,對於這部電影的票房,以及藝術成就,你有什麼展望嗎?”
“票房方面,我希望能破兩億美刀,藝術成就的話,自然是拿大獎。”
李聲耀上一部電影《1937》雖然內地拿到了六億多人泯幣,歐美地區有四千多萬美刀,但換算下來,不夠兩億美刀,一點五億美刀都沒有。
要知道《1937》好歹是戰爭電影,有大場面,還有一鏡到底的噱頭。
這樣的電影沒有兩億美刀。
現在這部《寄生蟲》想要破兩億,自然非常困難。
記者們看著李聲耀,都有些詫異,這一次李導怎麼如此不靠譜了。
“李導,這很難吧?”
“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他前世,《寄生蟲》沒有在內地上映,拿到了一點九億美刀,李聲耀相信以內地的票房,加上東南亞地區華語片的底蘊,有很大希望全球票房破兩億。
“李導,好萊塢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說現在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是狗屎,毫無創意,全是套路,他還說你是當今影壇的期待,你怎麼看?”
好萊塢的大導演,包括科波拉,斯科塞斯,以及雷德利等等大佬,個人風格都非常強,而且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
他們都曾經在不同的場合抨擊過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
作為從業者,李聲耀內心深處是支援他們的。
超級英雄電影,尤其是漫威系電影正批次的套路化生產,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一直到2020年,瘋狂收割票房。
他們賺了好多錢,但不得不說,超英電影的發展讓好萊塢巨頭們產生了惰性,他們懶得去開發優秀的原創劇情片,讓曾經型別多變,精彩紛呈的好萊塢模式化,套路化。
這樣的電影對行業發展,其實沒有任何推動作用。
當然好萊塢死不死與他無關,他巴不得全世界影迷早點擺脫好萊塢。
省的電影裡的鎂國隊長動不動就拯救世界,現實中的鎂國大兵卻四處搞破壞,全世界偷油,看著就噁心。
“我最近沒有看超級英雄電影,我不好評論好不好,不過很高興老馬丁的期待,希望他會喜歡《寄生蟲》。”
李聲耀大概接受了十分鐘的採訪,隨後便離開了。
在片場內,演員們正在化妝,陳可欣和吳君茹也過來了。
金雞獎即將頒發,陳可欣製作的《華夏合夥人》幾位男演員都要參加金雞獎,《華夏合夥人》停工一星期。
他便過來探班《寄生蟲》。
關於《華夏合夥人》,陳可欣還有一些情緒上的處理,不是很明確,他想要找李聲耀聊聊。
李聲耀聽到了陳可欣的話,微笑點頭,“中午下班了,一起吃個飯,到時候我們好好談談。”
話落,李聲耀便沒有再理會陳可欣,而是來到了片場中央,站在空地上模擬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