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聲耀來到了港島,的確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尤其《寄生蟲》的題材相對來說比較敏感。
這讓很多人都對這部電影有猜測,有議論。
李澤鎧給李聲耀送錢,港島的其他幾個大家族同樣有些動作,他們或多或少給了李聲耀一些好處,然後打聽《寄生蟲》的內容,得知電影雖然講的是窮人富人的關係,但沒有嘲諷這幾個大家族,都鬆了一口氣,眾人對李聲耀客氣許多。
體現在輿論方面,就是港島所有的報紙,不管是親內地的媒體,還是反動的媒體,都對李聲耀誇讚不斷。
就連《毒果日報》都放了幾張李聲耀的帥照。
港島這邊的網路可以對接外網,這股吹捧稍稍外溢,更多的人知道了李聲耀的《寄生蟲》,知道了李聲耀目標就是明年的戛納電影節。
有的人會擔心,害怕李聲耀明年可以複製《1937》一樣的成績,奪取了自己的氣運。
有的人則無所謂,覺得李聲耀如此年輕,之前依靠偽一鏡到底的《1937》拿到了金棕櫚,其實勝之不武,不可能還有製作上的創新。
還有的人對李聲耀的電影有憂慮之情,倒不是害怕李聲耀拿獎,而是害怕李聲耀的電影引發一些不好的影響。
就像是《1937》一樣,撕下了島國偽善的面容,讓更多人知道了他們那段卑劣無恥的歷史。
這一天中午,港島的秋風輕輕吹著,帶著一股淡淡的海腥味,街道車輛,人流極多。
內地越來越冷,港島這邊雖然涼了許多,但氣候還算可以,來自內地的遊客非常多。
走在大街上,不需要特別去傾聽,都可以聽到普通話。
實際上這是現在的普通現象,不僅僅是港島,巴黎,東景,漢城到處都是華夏旅客。
維多利亞酒店的一個包廂裡,李聲耀帶著助理,與幾位外國友人繞著一張大圓桌圍坐在一起。
大圓桌上面擺滿了菜,足足有十八個,看著就讓人食慾大開。
上午的時候,李聲耀與幾個副導演一起去預備的片場堪景,本來打算就在片場吃飯,不過接到了助理的電話,說是有來自島國的大老闆,要給《寄生蟲》廣告贊助,但是要跟李聲耀面談。
李聲耀聽到訊息,便回到了維多利亞酒店。
《寄生蟲》在港島製作,雖然請了不少演員,不過沒啥大場面,其實真正的製作費很低,總預算六千萬。
之前在內地的時候,就得到了差不多三千萬的廣告贊助。
來到了港島,李澤鎧送了兩千萬,然後其他幾個大家族,零碎加起來,差不多有一千多萬。
實際上現在的廣告贊助已經超過六千萬了。
也就是說電影還未開拍,已經收回成本了。
又有大老闆要贊助,那就直接開始賺錢了。
李聲耀並不著急開機,便過來看看金主。
來到了維多利亞酒店,李聲耀這才知道是來自島國一家食品集團的贊助。
這家食品集團叫明治,這一次過來的負責人叫中田羚。
明治算得上是島國最大的食品集團,從泡麵,薯條,藕絲,到牛奶,橙汁,可樂,各種各樣的食品都有涉獵。
明治牛奶早就進入了內地,在北方一些地方銷售,不過總體來說,面對內地那麼多乳業品牌的圍殺,明治牛奶沒啥聲響。
中田羚四十幾歲,一米六五左右,瘦瘦的,顯得腦袋比較大,小眼睛,長臉,還留著兩撇小鬍子,跟電視劇裡的小本子很像。
他穿著一套寬鬆的西裝,搭配一雙皮鞋。
這就是小本子,他們的風格好像還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審美和經濟一樣,就沒有變過。
現在的正裝或者套裝,都比較流行稍稍緊身,或者是剪裁比較合身的西服,唯有小本子,還是以寬鬆西服為主。
中田羚帶來了七八人,有男有女,顯得非常重視這一次的贊助。
這傢伙還能說普通話,雖然口音有些怪,但聽得明白。
“李導,恭喜你在戛納拿到了金棕櫚大獎,這是我們亞洲人的驕傲,為你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