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太陽還未升起,街邊的早餐店還沒有肉香飄出來的時候,伊斯坦布林就響起了一陣特別的聲音,有些像是誦經。
這是到了慕思林的晨禮時間。
阿曼達還在床上睡覺,她並沒有被這樣的聲音吵醒。
李聲耀卻是醒來了,他翻身而起,隨後起身去樓下跑步。
早上的時候氣溫有些低,大概三四度,出了酒店,就感覺陣陣寒風吹來。
不過運動一下,還是有好處的。
出了一些汗,感覺身體都輕快許多,整個人更加精神。
李聲耀喜歡這樣的感覺,這讓他更有對自己,對《颶風營救23》的拍攝都更有信心。
劇組是上午九點正式開始工作。
拍攝小組,以及成家班的武師們,都是八點半到片場。
李聲耀也是這個時候過來,還有一些本地人,他們算是場工了,做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活。
畢竟在土雞拍攝,不可能不僱傭本地人,不然的話人家說你歧視。
土雞人的英文其實很一般,跟歐洲那邊沒得比。
很多國內的媒體宣傳土雞人英語,法語,德語都不錯,那是吹牛皮。
很多土雞人去了德粿很多年,德語還是非常爛,正府不得不開設語言輔導班,幫助他們更快的融入本地社會,這些都是有新聞的。
伊斯坦布林作為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會英語的人多一些,但普遍水平很爛。
為了更加有效流暢的溝通,李聲耀這邊請了四名翻譯。
對接場工方面,倒是不需要那麼多翻譯,不過到了開工的時候,還有不少土雞的群演,這群人同樣需要翻譯。
不久後,四個翻譯就過來了,這四個人都是英語比較好的人。
李聲耀帶過來的拍攝小組,以及成家班的武師,英文都還可以,可以直接與他們溝通。
今天的拍攝相對來說比較麻煩。
劇情是男主角帶著前妻去購物,女兒則在酒店與男朋友視訊通話。
這個時候阿爾巴泥亞的幫派分子追過來了,他們追擊男主角和前妻。
男主角他們開車進入了本地一個小商品市場,在裡邊展開了一場追蹤與搏鬥戲。
這個小商品市場就是非常傳統的那種小市場,有些像是國內的那種老菜市場,街道兩側有店面,店面門口還有攤位,顯得比較擁擠。
還有人直接在路邊擺攤,加上還有雨棚。
視覺上感覺空間比較小。
這一段戲之所以顯得麻煩,自然是因為小商品市場人流大,劇組需要營造出這個效果,就需要很多的群演。
如果需要用廣角鏡頭,比如將攝像機架在高處,然後俯拍,將整個小商品市場全部拍進去,那場面會顯得非常大。
估計能拍進上千人。
這樣拍攝應該顯得更加震撼,但是成本毫無疑問更大。
在李聲耀前世,《颶風營救2》這個片段就是跟隨男主角的視線,跟著他來拍攝,而且是中景鏡頭,這樣的話,將鏡頭聚集在男主角周圍,出現的人員就少的多,這經費自然也就少的多。
李聲耀打算學習這樣的拍攝,主要的鏡頭放在男主角身上,跟著男主角走。
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找來了一百二十名的群演。
幸虧這邊的薪酬比較低,群眾演員多,但是不需要花太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