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6日,晚上6點,燕京的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了。
今天農曆正月初十,還沒有到開學的時間,不過很多大學生在家閒得無聊,早早來到了燕京。
外邊的街道上,年輕人非常多。
很多人都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為《初戀這件小事》的電影,他們一邊閒聊,一邊快步往前行去。
這是一部彎彎愛情片,李大導是編劇,就像是去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
2月14號情人節首映。
電影拍的很真實,有搞笑,有感動,主題是初戀,講述一名女生為了男生而變得更加優秀的故事。
華夏人毫無疑問非常喜歡回味初戀,他們是一群非常念舊,非常容易感慨青春的人。
就像是《那年些,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這部電影首映即爆,在年輕人的群體中尤其突出。
此時那些議論《初戀那件小事》的年輕人,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很普通的情況。
這些年輕人剛剛離開,一輛小車行來,停在了國貿大酒店門口,酒店服務員立即上前引領停車。
片刻後,兩個年輕人走了下來。
兩個人都是一身羽絨衣,一個人走前邊,一個人走後邊。
走在後面的年輕人身材高大,目光冷冽,正是《初戀那件小事》的編劇李聲耀。
他初六就和陳恏一起離開了老家,陳恏家裡有點事,她回青稻了。
李聲耀則在燕京給即將上映的《初戀這件小事》宣傳,為其上映做準備工作。
皇天不負苦心人,電影上映了,立即引來年輕人的熱捧,首映日票房達到了一千九百萬,超過了《大灌籃》,現在內地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港島那邊有些詭異,大概是受燕罩門的影響,港島人對華語電影有些牴觸,首映日只有兩百二十萬。
不過港島的票房第二天在增加。
實際上港島人很喜歡看彎彎青春電影,彎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海角七號》,以及《我的少女時代》在港島票房都很高。
電影同步在新瑪泰三國上映,成績喜人,東南亞的朋友更加喜歡這樣的清純校園戀愛電影。
在新馬泰三國都是首映即在票房榜排名第一,壓過了此時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今天是上映的第三天,按理說李聲耀要去宣傳。
不過他真的沒有時間,他跟程龍約好了爭取《颶風營救23》在二月底開機。
他正在辦理前往土雞的簽證,等簽證下來了,他與一眾劇組人員立即趕往土雞。
他這一次過來,並不是他想要試試國貿的飯菜,而是有人要請客。
得知李大導即將前往土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回國,柴智萍匆匆來到了燕京。
她要找李聲耀拿接下來合作電影的劇本,順便聽聽李大導的要求。
《初戀這件小事》在彎彎同樣很火,同期資料比不過《那年些,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應該沒有前者票房高,但不會差太多。
四百萬的投資,一千多萬的回報。
在柴智萍眼中,李聲耀就是財神,如果可以,她希望以後每年都有一部合拍電影。
李聲耀和助理還沒有進入酒店,就看見了柴智萍。
柴大姐上身穿著一件黃色短款羽絨衣,下身穿著一條過膝中裙,裙子裡邊還套了一條保暖棉褲。
看起來打扮很隨意,很大眾。
不過她越來越緊的臉皮,以及越來越油光的面板,訴說著主人打了玻尿酸,說不定還拉皮了。
又花了不少錢。
她毫無疑問賺到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