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們有的閉目養神,有的閒聊,還有的出去抽菸。
陳凱哥依舊雙手抱胸,酷酷的。
小鋼炮則打著瞌睡,腦袋一上一下的釣魚。
李聲耀坐下,就在此時,砰的一聲響起,聲音來自彎彎導演那邊。
只見一名高瘦的,有些許白髮的五十幾歲男子站了起來,他毫不客氣大罵一聲,“草尼瑪碧。”
男子隨後大步往外走去。
看過《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對這四個字一定不陌生,這四個字在這部電影出現了十幾次。
將這四個字當成口頭禪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楊德倡。
現在他就大步往外走去。
據說楊德倡脾氣比周星星還要臭,片場所有人都會給他罵過。
楊德倡去世十年後,彎彎方面給他拍了一個紀錄片,裡邊的演員,副導演,燈光師,造型師,編劇說起他來,都說楊導極有才華,但同時脾氣非常臭。
這一聲怒吼,直接將其他人鎮住了,都詫異望向楊導。
但沒有人敢過去勸解。
楊德昌走了十幾步,卻又轉了回來,竟然來到了李聲耀跟前。
在不少人幸災樂禍的目光中,楊導揚揚頭。
“李導,聊聊。”
李聲耀沒想到楊德倡認識他,說不上受寵若驚,但心中還是非常高興。
“好啊。”
他非常喜歡《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非常喜歡《海灘的一天》,非常喜歡《一一》。
彎彎四大導演,他最喜歡楊德倡。
片刻後,兩個人在後排坐了下來。
這一次不是像剛剛李聲耀與朱彥平一樣,一個站著,一個坐著,面對面。
兩個人都坐著,並排坐著。
“李導,《出拳吧,爸爸》拍的不錯。”
不等李聲耀接話,楊德倡便迅速說道:“不過太俗氣了,思考的東西太少了。”
“嗯,的確是這樣。”
《出拳吧,爸爸》就是一部商業電影,僅僅講述了一個故事,直接的告訴了觀眾主題,並沒有給予觀眾更多的思考。
這一點並不是不能談的話題。
李聲耀對此一向非常坦蕩。
楊德倡輕笑點頭,厚厚的鏡片下,眼中閃過一絲贊同。
“我第一部電影,遠遠不如你這個電影成熟,我聽說這是你的處女作,你很有天賦。”
李聲耀知道自己的“天賦”在那裡,微笑聽著。
“你這樣優秀的年輕導演,應該拍一些更有意思的片子。”
楊德倡的意思是拍現實一些的電影,或者是有思辨的文藝片。
他不怎麼看的上商業電影。
關於這一點,李聲耀自然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