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島國市場,半島影視圈垂涎已久,奈何一直找不到入門鑰匙。
經過一眾文化工作者好幾天的研究分析,不久後,樸貞珉就得到了一張張寫滿了《我的大叔》看點的分析報告。
他看了一會兒,發現無非是講述一些劇情上吸引人的地方,至於攝影配樂剪輯等等,都很一般,亦是沒有大場面。
也就是說就是故事好,其他其實並不出眾,並沒有引領這個時代的拍攝技巧。
“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可以拍出一樣的戲嗎?”
樸貞珉詢問一名頗有經驗的老下屬。
“可以的。”
“唔,那就好。”
樸貞珉聞言,多了幾分自信,半島能拍出來就好,就怕拍不出來啊,能拍出來意味著他們可以複製類似的劇。
就在此時,他發現下屬欲言又止。
“怎麼啦,跟我不要這樣猶豫,有什麼話就說。”
“我們雖然能拍出這樣的劇,但不一定會受歡迎。”
樸貞珉聞言,不禁有些不解,“都是這樣的劇,為什麼我們的劇就不會被歡迎?”
“風華那邊先拍這樣的劇,這個時候我們再拍出型別的劇,只怕觀眾會說我們抄襲,而且毫無新意,之前《我叫金愛玲》大火,我們這邊其實有不少類似的劇,但沒有像《我叫金愛玲》那樣火,那樣引發全民討論。”
樸貞珉聞言,一下皺起了眉頭,實際上《我叫金愛玲》在半島大火後,那時候的確有一些製作公司學著《我叫金愛玲》的模式,拍了屬於半島的相關影視劇。
但是別說在海外,就算是在半島,都不受歡迎。
這個時候雖然娛樂活動沒有那麼多,但並不等於觀眾喜歡看重複的故事。
如果半島這邊是首創,自然沒有問題,能吸引大量的觀眾,但現在他們僅僅是複製借鑑,那就難了。
下屬說的話的確是事實。
這件事的確難搞哦。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還是要創新,我們要拍風華沒有拍過的故事,並且要非常吸引人,這樣才能在亞洲跟風華競爭。”
是啊,必須要有創新,還必須非常精彩,這樣才能吸引觀眾。
樸貞珉隨後皺起了眉頭,半島最大的缺點就是文化底蘊不深厚,他們經濟發展迅速,培養了不少工程師,合格的流水線工人。
但是文化這一塊,依舊是他們的短板。
他們很多時候都要去找北邊兄弟,才能拿到一些珍貴的文獻資料。
而華夏五千年,不知道出了多少問人,出了多少優秀的故事。
現在多一個李聲耀,其實很正常。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麼在故事創新上與人競爭呢?
太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