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雲出平輿城後一路尋訪,漸行至悽峰南麓。
其時風和日麗,一條瀑布如同白練,自峰巔飛流直下,積成碧潭。碧潭側畔隨風輕搖的草木叢間,矗立緩坡之上洞溪亭昭然在目。
沿著亭外鋪就的條石路走進亭內,空無一人。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路行雲背靠亭柱、安坐亭廊,聽著鳥鳴瀑音,彷彿從刀光劍影的江湖抽離,一時感到難得的愜意,不覺間竟沉沉睡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直到一陣急促的拍擊將路行雲從睡夢中驚醒,他下意識地彈身而起,手摸向腰間龍湫,卻是一念閃過:“莫非是孟慈航他們來了?”定睛一看,薄薄夕陽映滿亭子,眼前站著一名面生的青衣漢子。
青衣漢子三十出頭年紀,頰窄頜長、雙目微凸,生了張馬臉,說話聲音洪亮異常:“兄臺來此,是為了花開宗嗎?”
路行雲雖不認識這青衣漢子,但想自己的確是為花開宗而開,於是點了點頭。
青衣漢子當即面有喜色,左顧右盼片刻,走近道:“你來挺早的,東西帶了嗎?”
路行雲不解其意,略略遲疑,那青衣漢子立刻板起了臉:“怎麼?當年名聲響噹噹的‘通天劍’莫大俠也會出爾反爾嗎?”
“‘通天劍’莫大俠?”路行雲愣了愣神,轉問道,“你說的是花開宗的莫師範?”
花開宗那位癱瘓多年的師範莫通天早年名聲響徹中原,大師兄車大樹有時候喝了酒興起,會給路行雲講述一些江湖往事,裡面就曾提到莫通天。
花開宗主修劍術與幻術,兩種技法並駕齊驅、地位相當,所以花開宗的弟子往往會選擇兩者之一作為自己著重修習的方向,比如趙侯弘擅長幻術、孫尼摩則擅長劍術。但莫通天不一樣,他是花開宗百餘年來罕見的能將劍術與幻術一同練到高深境界的弟子,真正做到了“劍中帶幻、幻中藏劍”的花開宗武學旨義,一度被譽為求心入道的接班人。然而,意外發生在了四十三歲那年,他因練功走火入魔,以至雙腿俱廢、半身不遂,
莫通天到底練了什麼樣的武功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不但莫通天,就連唯一的知情人求心入道也諱莫如深,漸漸自也無人再提這事。
殘廢後的莫通天深居簡出,平日除了吃飯解手,全不見人,從此淡出江湖,至今已有十餘年。若不是路行雲曾經聽說過他的名號,恐怕也反應不過來。
青衣漢子見狀,疑雲頓起,後退兩步:“你不是莫大俠派來的人!”
路行雲道:“孟慈航人在哪裡?”
青衣漢子道:“孟慈航?你、你在說什麼?”面色登時大變,轉身要走。
路行雲覺得蹊蹺,自不可能放他離去,急追上前。
青衣漢子在亭口猛然拔劍,回指路行雲:“你到底是什麼人,來這裡有何圖謀?”
路行雲道:“我還要問你呢!”
青衣漢子惱起,驟起數劍,白色劍氣溢滿亭子。
路行雲赤手空拳接了數招,心道:“這人劍術既快且急,有正光府‘正光劍’的影子,但又不完全相似,少了幾分正大,多了幾分奇詭。”
青衣漢子意在脫身,幾招逼開路行雲,縱身出亭。
路行雲飛步急追,兩人一前一後,直跑出十餘里路。
夜色漸濃,路行雲跟著那青衣漢子在山林中穿梭,繞了幾個彎,遠處青影稍閃即逝,已經不見了那青衣漢子的蹤跡。
路行雲不想輕易放棄,就拿出少時追蹤野獸的本事,細細搜尋那青衣漢子的下落。走不多時,人沒找到,透過迷朦月色,卻先見著一個黝黑的大洞。
大洞四壁長滿了濃密的藤蔓,亂葉滿布,即便白日,也未必能被人輕易發現,路行雲能在漆黑的夜裡找到入口,實屬運氣。他只道那青衣漢子有可能躲藏進了洞裡,於是在洞外找齊了木棍、枯枝、乾草,撕了一片褲腿製成簡易的火把,又蒐集松脂作為引燃物,用隨身攜帶的火摺子點燃了,入洞探尋。
這洞比想象中的要深,路行雲聽著自己的呼聲在洞內迴盪,走了十餘步方才走到盡頭。火光一朝,角落果真站著個人。
“看你還往哪走!”路行雲左持火把、右持龍湫,大步逼近,但見那人背對著自己,忽而面朝洞壁蹲下了身,“哈哈哈,還想遁地逃走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