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科學領域,“黑”和“暗”往往是指看不見,而不是黑色的意思,與常人的直覺有點大相徑庭。
因此,所有看過該照片的人,都難免以為那個炮口前的光斑是個意外,沒人往微型黑洞那個可怕的方面想。
然而,黑洞的確是能發光的。
首先,黑洞就是一個質量非常大、密度也非常大的物體,且因其質量非常大,引力也非常大,將使接近它到一定距離的光子再無法逃脫,直到被連同周圍時空一起粉碎。
故最開始人們的確都認為,黑洞是看不見的。
畢竟,只要接近它到一定距離,光子就再無法逃脫,又何況是它內部或表面的光子呢!
理論上,黑洞本身不發光,也不反射光,又如何能看到?
但實際上,即使它本身不發光,也不反射光,它就是能被看到。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真空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是絕對的空無一物。
就像在宇宙中、在我們的身邊體內都充盈著大量暗物質而我們卻絲毫無法感受到一樣,宇宙中還存在著大量普通人類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就比如中微子。
這種微小且不帶電的粒子,由恆星內部有弱相互作用參與的核反應產生,每秒都有數以億計的中微子從恆星中以接近光速射出,射向整個星系。
其中,光每秒穿過一個人身體的中微子,就最少有一千萬億個。
可又有誰曾察覺到呢?
又比如時空。
時空並不是虛無的、而是實在的!
坐過船的人都知道,在船的前方,海水會被擠壓出褶皺,往兩邊排開。
看過戰鬥機表演的人也都知道,戰鬥機突破音速後會產生音爆和激波,那激波就是透明稀薄的空氣被擠壓成濃密雲氣並向兩邊排開形成的。
而飛船在太空中高速飛行時,由於速度大增、能量大增,周圍的時空也會被進一步擠壓,就有點類似船頭的水波,是時空可能是超流體的一個有力證明。
另外,戰鬥機突破音速會產生激波,而物質突破光速其實也會產生光激波。
當核反應堆射出的超高速電子穿過冷卻水時,就有可能產生錐形的藍色光波(切倫科夫輻射)。
那正是因為電子的速度超過了光在水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萬公里每秒,在水中卻稍低,這才給了電子超越的可能。
不管是不是在真空中,不管有沒有質量,理論上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超越光速。
速度越快的物體能量也就越高,將產生越大的引力,使得附近時空壓縮得越厲害,造成附近時空的時間流逝速度減慢,看起來就是速度的減慢,就是著名的鐘慢尺縮效應。
因此,連光也不可能超越光速。
曾有人認為,只要從高速飛行的飛船上向飛船前方射出一道光,那根據速度的疊加原理,那道光的速度就會超越正常的光速。
但後來測出來的光速還是30萬公里每秒。
要給光子加速只會增加光子的能量,讓它更能扭曲時空,放慢時間的流逝,光速依舊不變。
總之,時空是實在的,時空量子充盈整個宇宙,並在不斷膨脹。
宇宙的膨脹本質上是時空的膨脹。
可同樣的,又有誰曾察覺到身周時空量子每時每刻的持續膨脹呢?
而又是同樣的,真空亦是不空,會發生潮起潮落般的量子張落,人卻難知。
真空中每時每刻都會有一對對粒子產生。
只是,這些粒子對都是正負粒子對,比如一對電子和反電子,會極快地湮滅,過程短得彷彿從未出現,被稱為虛粒子對,才難以觀測到。
但當某對虛粒子對中的一個恰好足夠接近黑洞,無法逃脫,被黑洞吸入,另一個粒子就成為了實粒子,將從黑洞的視界表面射出逃逸。
那就是黑洞的輻射(霍金輻射),將像黑洞在發光一樣地昭示黑洞的存在。
“這,這怎麼可能?”
卡提亞不僅聲音顫抖,撐在桌面上的整個身體也都全抖了起來,實在無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