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比如說,不斷運動為什麼會給機械造成傷害、卻會給人帶來益處呢?人難道就不會在激烈的運動中受傷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人的細胞也會在激烈的運動中受傷死亡,就像機械的合金部件因摩擦出現磨損一樣!”
“……”
“但不一樣的是,人的細胞死去一部分後,又會透過分裂、複製補充,而機械卻不能。且由於活著的細胞才能繼續分裂、複製,是補充的細胞的來源。而活下來的又往往都是功能更強的細胞。所以,補充進來的大多是功能更強的細胞,功能更強的細胞就會越來越多,進而使整個人都越來越強。”
“……”
“再比如說,為什麼持續地攝入微量毒素有可能提高我們的抗毒性呢?從微觀層面上看也是一樣的。正是因無法抵禦病毒的細胞被殺死,無法分裂、繁衍,能抵禦病毒的細胞才獲得更多生存機會,更多分裂、繁衍,使得我們體內能抵禦病毒的細胞不斷增多,才表現出我們抗毒性不斷增強的宏觀特徵。”
“……”
“至於若一次攝入的毒素過多,把我們體內無法抵禦病毒的細胞大量殺死,來不及補充,就表現出我們被殺死的另一種宏觀特徵,又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
“……”
“所以,你看,這不就和《進化論》中描述生物進化的機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模一樣嘛!”
軍官不由低頭不語,好似深受啟發,而帕夫諾維奇則繼續說道:
“很多人都不喜歡《進化論》,覺得《進化論》既沒用、又殘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機制讓他們感覺大自然就像一個大篩子,會透過層層篩選把不合適的、無法透過自然考驗的生物全無情淘汰,把一個個種族都殘暴地徹底埋葬,不管他們曾走過多麼漫長的歲月、經歷過多少苦難、或有過多麼光輝的過去。且被淘汰的個體或集體,往往在被淘汰前一無所知。因此,《進化論》不僅好像對大眾沒明顯益處,還會勾起人的恐懼。”
軍官下意識地抬頭回道:
“難道不是嘛?”
他也是從普通人一路靠天分和刻苦成長起來的,也知道弱小時那種對未來的迷惘和恐懼。
就算他今天成功化恐懼為動力,獲得常人無法企及的實力和地位,也無法否認當時的恐懼和淘汰的殘酷。
帕夫諾維奇搖搖頭,有些嘆息、又有些自得地說道:
“看來你還是沒理解我的意思,沒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沒理解‘反脆弱性’。你可以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殘酷的,卻至少絕不能說是沒用的。”
“……”
“因為,我們的身體也是由無數個細胞構成的,並一直在體內進行一場由無數細胞參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淘汰和進化。即進化不僅在生物體外部的事,也生物體內部的事,‘用進廢退’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人類在胚胎時期不僅有腮,還有尾巴,只是沒必要,就都在出生前演化沒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既是‘反脆弱性’的根源,又是人類能不斷成長、變強的根源!”
軍官再次低頭陷入沉思,帕夫諾維奇則最後說道:
“最重要的是,我們腦細胞也參與其中。”
“……”
“不同於人體的其他器官,大腦才可以說成是一個由神經元細胞組成的立體網路。因為神經元細胞間真有線連著,就是樹突和軸突,且可以看成是用來傳輸資訊的電線。更關鍵的是,這些電線的連線方式不僅關乎人類的思維模式,還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具有修復性和成長性的!”
“……”
“只要你多做某些特定思考,相關腦細胞就會更活躍,不斷生出新的樹突和軸突,對大腦的電路進行改造,努力使你更擅長進行那些特定思考。這樣,只要控制得好,人的大腦就能不斷朝某種特定功能進化,包括‘預測未來’!”
房間裡瞬間陷入沉默,唯有顯示屏一閃一閃的。
軍官和斯維託奇都在思考,帕夫諾維奇則無所事事,感到有點空虛,竟有點懷念往日最喜歡挑事、他以前覺得最吵的萊奧納多。
可惜,萊奧納多已“社會性死亡”,整理裹著被子龜縮在房間裡,暫時不敢公開露面。
又過一會,軍官徒然發現帕夫諾維奇話裡的漏洞,人的進化過程不可能這麼快,剛要開口,帕夫諾維奇卻先一步驚撥出聲。
螢幕上,那雙腿反關節、雙掌亦被改造成利劍的機械改造人,正伸長利劍,隔著整整三棟樓,把劍刃輕鬆、準確地插入一改造人的頭盔,完全穿透。
這場殘酷的半決賽,終於進入它最殘酷的階段,即決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