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後還是一句話沒說。
雖然整件事上,似乎對陸思文並沒有什麼好處。
但...有錢人家庭的遊刃有餘,就在於能支援和允許孩子做一些“對但無用”的事情。
興趣愛好、開闊眼界、付費上班...最終將這種遊刃有餘,就會沉澱在孩子的性格里。
最終,在陸思文溼潤期冀的眼神中,翟達終於是點了點頭。
“那就感謝您的幫助了,如果《漫漫呂途》有機會發表也是好事,不過我想問一下實體書出版稿費怎麼算的,您應該有經驗些。”
陸澤濤心說我當然有經驗,我已經出版了七本“鉅著”了。
“實體書的出版屬於作家的那部分叫版稅,你可以理解為出版社向作家交的“稅”,一般在5%-10%,比如一本書定價20,作家的部分5%就是...一塊。”
翟達:...
多少?
媽的綠色心情還一塊五一根呢!
“若銷量達到一萬冊,那麼作家就有一萬塊的版稅...一般首次印刷會在500-1000冊,然後根據情況追加。”
當然自費出版不在此列,想印多少印多少,陸澤濤家的倉庫裡,堆滿了自己的“鉅著”。
翟達無語道:“那像我這種沒出過書的,一般銷量能達到多少水平?”
陸澤濤溫和的笑了笑:“這個就無法預估了,文學作品的銷量很難說的。”
就像他自己,那麼好的作品賣不出去...找誰說理去?!
作為一個財富自由的老帥哥,陸澤濤願意和小年輕解釋完全是看在陸思文和“作家”身份的自我認同,他覺得多少算是提攜一下後輩。
但後輩翟達表示,對“作家”這個職業的錢景很失望...
雖然版稅在5%-10%浮動,但他又不是知名作家,挑戰的必然是這個行業的下限而不是上限。
“《三崇門》賣了多少?”
陸澤濤對那位“叛逆作家”很不感冒,但畢竟韓函現在如日中天,整個出版業、作家圈子都在討論他,大致的資料還是聽過一耳朵的。
“據說銷量百萬。”
也就是說...整個市場最拔尖、一年都未必有一本的現象級作品,韓函純靠實體書的收入也才一百萬左右麼...對於08年這個時間點來說也談不上少,但這是天花板...
所以人家為啥之後不寫書拍電影去了...寫書不掙錢唄!
估計即便是十幾年後,作家的收入也遠遠不能和明星、導演相提並論,所以大把大把的作家才會削尖了腦袋往娛樂圈蹭...
人家明星摳個圖一天208,寫書的筆掄冒煙了也比不了!
當然翟達知道日後還會有影視改編的隱藏收益,但那對於翟達來說還要更遙遠,文學作品不成沉澱個幾年乃至十幾年,一般是不會有改編機會的。